仲佳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628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于初中生能力培养的工作,成为了目前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初中教育是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制定创新的教学形式,把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这样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学习方式有很多种,数学建模就是中典型的分析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多元化的讲解形式,去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建模思想渗透
前言:数学建模是针对不同的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数学建模主要应用数学中的符号、方程、图形、图表去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简单,通过常量和变量的变化,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潜移默化的在课堂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快速有效的在学生的思想中建立数学建模思维,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教材讲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传统的数学讲解形式比较单一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想比较被动,自身的学习意识不能有效的被激发,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在应试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顺序完全依照教材的顺序,不会灵活的变通,导致学生的而学习也只能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新形势下,教师还是要立足教材本身,先为学生讲解必备的数学知识,但是讲课的形式和流程,教师可以灵活进行变通,通过数学教学内容,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行全面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逐渐吸收建模的方法和技巧,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建模意识。
二、结合具体内容,讲解数学建模具体流程
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势,数学教师要先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最好的途径就是结合知识讲解的环节,让学生把建模思想和数学知识都能全面的吸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知识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去分析和研究,所以教师讲课时要侧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全面的认知[2]。
比如,讲解《三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运用建模的思想为学生讲解例题,培养学生运用新的思维去学习数学知识。学校准备举办比赛,需要三个班级派学生去参加,一共需要10名学生,目前三个班级的人数总计200人,一班68人,二班70人,三班62人,问每个班级应该派几名学生。这样的问题是典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首先设置未知数一班x人,二班y人,三班z人,然后计算出不是整数按照进位取整的方式计算。第二步设置方程组,x+y+z=10;x/10=68/200;y/10=70/200;z/10=62/200。由于x、y、z都是正整数,所以随后x=3.4,y=3.5,z=3.1,所以最后一班去3人,二班去4人,三班去3人。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意识,知道要运用的知识点是三元一次方程,然后针对三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式,创设方程组,把已知条件带入建好的模型中,最后通过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三、结合生活问题,锻炼学生建模思维运用
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多都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把生活化的元素与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制定不同角度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建模思维的运用能力。生活中会有很多数学变量的知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找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比如建立方程、绘制图表等,有效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分问题[3]。让学生的建模思维,越来越在思想中深化,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分例子,像每天班级学生一共30人,坐车上学的学生是骑车上学的人数的2倍,让学生计算班级坐车和骑车上学的学生人数各是多少。这样的方程类型的知识点,是渗透建模思想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在讲解中培养学生建模思维,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论:众人言之,数学建模需要教师灵活转变思想,有效的分析数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讲解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教师还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的吸收创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通过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多元化,分析数学问题能够更全面。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专注力,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找到一条崭新的途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与应用建模思想[J].中学教学参考,2021(05):33-34.
[2]黄求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1(06):37-38.
[3]蔡美玉.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