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婷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 610000
【内容提要】
集体备课集群体智慧,资源共享,方式共商,以达到优化课堂、共同提升的高校教研方式。我们教师在教研实操的过程中,会遇到准备不足、经验参差不齐、集备流于形式等问题。但集体备课是助力教师成长的高效且可行性高的教研方式,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集备实效是我们可探索的问题。在基于我校的集备经验基础之上,浅谈针对集备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的一些探索。
我校建校两年多时间,字建校之初一直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较好地促进了师们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我将我们常遇问题和自己的一些做法叙述如下,供各位老师探究交流。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问题根源是无制度、无目标、无规划集备。
集体备课常见形式是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对某个课题进行讨论。其中的讨论顺序、发言质量、讨论的结果无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必定会造成一次无意义的集备,加之有些教师自认自己教学方式已成熟无需多加讨论。故常见一场集体备课演变成了一次休闲的“茶话会”。
所以我校物理组在开始集备前,先建立并明确集备的流程和要求,清晰每次集备的目标,及教研的长期规划。
1.前期准备----一人主备:备课标、备考纲、备学情、备教法。
整理出本章相关的课标要求、考纲考情,基于课标、考情、学情进行初步的课时划分和预计整理成册形成我们的“集备概述”资料,并准备出各课时教案、课件的初稿及我们本轮集备的目标任务---笔记本初稿(校本教材)。
2.集备讨论----全员参与:明确具体流程和本次集备的目标,让老师们“有备而来”“有言可发”。
一个章节根据内容新课教学一般两次集备完成,在90min的时间里具体集备流程,让主备人明确集备流程同时更能清楚自己的初备任务的重要性,初备资料一般提前3天打印出给每位集备的老师观看准备发言。使每位老师都有准备的发言,正在实现集群体智慧,优化课堂,助力每位教师的成长。
每个集备的环节都有准备,有需发言的内容。环节的设置目标明确,老师们认同其合理性。不设置无用无效的集备环节,让集备时间实效化促使集备的高效进行。
3.集备成果----有集备必有成果:有规划的教研。
由于我校的物理教师队伍多为年轻教师,在教学上缺乏经验,对课标不清楚,对考纲不了解等问题较为常见。所以我们集备的规划定了3年目标,5年的规划。初中物理教学是2年一届,3年时间就可确保我校的老师都走完一届,在走完第一届的时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明确每个课时的课标要求及考纲考情,所以我们每位主备人需制作自己负责章节“集备概述”,其目的就是让每位老师都清楚知道课标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的目标。
集体备课“无效参与”,问题在于缺乏教研主观能动性,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的管理机制。
1.利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集备积极性。有问题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发言,有发言才能有参与。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上责任心是必有的。因为肩上有教书育人的责任,面前有教学的任务驱使。无论新老教师都会在教学上遇到不同的问题,反思就是驱使教师前进最好动力。如:新老师不明确教学上的难点如何处理时,在集备中提出,各位老师针对这一难点处理方式进行讨论,不仅解惑,同时也能帮助每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处理问题,精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有经验的教师提出再一些课题讲解时,能不能更加生动有趣,年轻教师可分享自己在教学上比较新颖的引入方式,比较能与学生引起共鸣的兴趣点,好的素材共享等。“教学相长”不仅可用于师生,同样也适用于教师与教师间。
无论教学多年还是新入教师行业的老师们,各有所长,在组内提倡发现他人长处,改进自己教学短板的教研氛围很重要。一个好的氛围是集体备课质量的基础,教学反思是开启教研话题、营造好的教研氛围有效方式。
2.设置“推门听课”促进教师集备实效性。随机听课督促教师个备,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
教师在集备时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根据集备的流程,由主备人进行修改整理打印供全体师生使用。这是在资料的准备上进行了修改,但是集备后每位老师有没根据集备做好个备呢。需要相应的制度进行督促。所以我们组设置了“推门听课”,即不事先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听课由组内所有老师自由选择性听课,除了能督促教师个备外,主要是相互借鉴课堂真实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己。
这项设置的关键是教师有意愿听课,同时课程中心加之相应的量化考核督促。所以相关的设置还需学校的课程中心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考核可加强教学集备的落实。
3.多形式活动促进集备进行的必要性。从教研思维上去改变,认可集备发展方向和趋势。
从教研的思维上去改变,使集备教研的方式习惯化、必要化。如果老师们长期“闭门造车”思维难以打开,不能清楚认识到目前的教学发展形势,教学发展方向。多举报相应的活动---“校内集备展示”、“集备比赛”等活动,让老师们通过活动看见教学的教研发展方向,真切感受到集体智慧大于个人力量,从思维上进行改变,不愁集备活动推行困难。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通过组内教研老师真切感受到受益,加之对教学发展形势的认可,自然会激励老师们思考集备、反思集备、习惯集备。所以多学、多听、多看除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外,也能维持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力”。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其重要性,作出具体要求,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如果集体备课是落实的、有效的,对教师的成长和个人资源的整合有着前所未有的促进,这样的备课形式,锻炼了一大批年轻教师集体备课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中老年教师也在集体合作中吸纳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把生动的传统教学经历补充到了备课集体之中。实践证明,它是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一所学校而言,集体备课是集团作战,整合了各方面资源,加强了学校领导的力度,好的集体备课组织,学校的教师一定是团结的。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集体备课只是徒具了一个形式,追逐了一时的热闹,同以前的单独备课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不仅抹煞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浪费了人力资源,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我们学校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规范,希望借此能多和老师们探讨。集体备课是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高效集备,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深入探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