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生参与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 岳霄洋
[导读] 当前,国内高校治理中普遍过分强调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客体身份
         岳霄洋
         中国民航大学
         文章摘要:当前,国内高校治理中普遍过分强调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客体身份,而忽略了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1]但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对于建立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和保证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文章将说明我国大学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作用,分析目前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从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两方面阐述如何建立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有效机制。

一、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生参与的理论基础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生参与的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检验。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与企业相关任何群体都会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产生影响,对高校而言,学生作为高校最主要的群体,其方方面面都会对高校的决策和管理产生影响。[2]因此,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内部治理中,不仅有利于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善治作为治理的最理想状态,是企业、高校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在治理层面共同追求的目标。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发展中,善治强调各主体方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3]

二、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生参与的作用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可以为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提供学生视角的辅助,学生可以从与管理层和教师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管理工作,考察其对于学生的适用性,由此提高制度政策的科学性。从另一方面而言,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校园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可以使高校的管理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而言之,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推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 “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创新高校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形成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大学育人氛围,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4]

三、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在参与学校各方面管理方面具有不成熟性和短暂性
         从不成熟性方面而言,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尚未建立起管理工作领域必备的统筹能力、长远规划能力以及人员管理能力,整体管理能力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在参与学校内部治理时,他们对于各类事务的把控能力不足,其管理会呈现出较明显的不成熟性。从短暂性方面而言,在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前,学生要经历漫长的成长期,而大学生活只有四年,因而站在学生个体的视角上,能够良好参与学校管理的时间非常有限。
(二) 学生话语权并不充足
         正如上文所言,学生管理能力因客观因素与管理层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而这种能力差距则会不可避免导致学生在治理体系中话语权不充足的问题。在校园里,学生更多被视为学习的主体,处于被管理的位置,但实际上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校各项政策的制定以及诸多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帮助与建议。然而,学生在参与管理时更多被安排于执行机械化与程序化的任务,而非真正参与到制度的实际制定过程中,因此也无法发挥学生视角的优势,无法为提高制度的全面性和适用性提供帮助。



四、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有效机制
(一) 构建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1、构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学生管理平台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参与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大学应拓展学校治理的整体体系,将由学生管理的平台直接纳入学校的治理体系之中。该管理平台治理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每一名学生都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自己对于学校治理的意见反馈到该平台,平台则将意见统一汇总筛查之后交至学校行政单位,负责对所有意见进行跟踪并进行反馈,保证学生从基层反映出来的治理意见可以直接到达学校管理机构,并得到有效答复,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达到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效果。

2、保证学生社团的参与途径
         当下大学生能够参与的学校机构工作大多是担任校内各个办公室助理,或参与校团委领导下的学校社团以及学校的学生会,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治理当中去。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考虑到“00后”这一新时代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用正确的观念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大学治理中。目前,大学生群体参与面最广的就是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将社团活动与上述构建的管理平台相结合起来,不同的社团进行不同方向的治理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学校的治理,让学校的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学生管理平台在直接与各个社团进行对接联系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社团的联系工作,及时发布社团中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情况资讯,公开学生对学校治理工作意见的反馈工作。

3、加深学生参与程度
         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进程来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常常只能在搜集意见阶段听到来自学生的声音,但从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整个流程来看,这是流于表面的,我国高校应采取措施来确保在课程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和环境管理这些直接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决策阶段,学生们也能参与其中。我国高校应加深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程度,使得学生能够参与从收集问题、制定决策到公示反馈的整个流程。例如,上述的学生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是学校行政管理单位与学生单位沟通治理的桥梁,还能够在学校大型会议决策阶段以及落实情况的反馈阶段派学生代表参加,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能够推动学生全程参与到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当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学生监督办学的作用,使学校真正为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总体质量与便捷程度而服务。

(二) 形成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监督机制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是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是各种权力正确运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安排有行政管理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管理平台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平台的监督工作,保障平台有效运转,监管学生参与过程,使学校治理能够更加公开透明。从学生个人或者学生社团向平台反馈治理意见,到平台将意见梳理归类依据其不同范围反馈至学校管理机构,再到意见的反馈与处理结果,以及学生管理平台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重大事项的治理决策中…这每一项环节都需要平台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工作可以做到真正透明,真正有效。同时,由于平台的监管部门有教师的参与,因此其可以对学生参与治理的行为进行指导,与学生就近期学校内部有关课程、后勤、科研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己所要参与决策的背景,并对决策有一个更公开透明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郑旭辉,余慧莉.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权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93-98.
[2]冯遵永.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冯丽莎,简世德.整体性治理视阈下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6.
[4]李延保.关于大学的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7+122.



【基金项目】: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1005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