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楠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071000
摘要: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将“内”与“外”明确区分开来,这种内外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心理活动,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等各方面。因此,充分理解日本人这种独具特色的内外意识文化,探讨其带来的各种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呢?这种内外意识究竟给日本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本篇文章从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原因两方面分析日本内外意识形成的原因。并将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以及暧昧表达两部分出发,为大家简单剖析内外意识对日本人造成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内外意识 影响 敬语表达 集团意识 跨文化交际
在日本经常会谈到一个话题“内外意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能够在日本文化论中得到充分显现。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明确区分“内外”,内外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到心理、语言表达、行动方式等方面。在和日本人交流时,有必要考虑“内”和“外”两个领域。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合作的深入,两国人民的交流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充分理解日本人独特的内外意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内外意识的形成
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文化上产生隔绝。也正是因为文化的隔绝,日本人常常将“内”和“外”区分开来,从而形成日本独特的内外意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日本人内外意识形成的具体原因。
1.地理环境
日本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的东部,面临着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以及围绕其周围的约7000个附属岛屿构成,周围被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以及太平洋包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闭的岛国。因此,与外部世界交流甚少,长时间的自给自足,决定了其自身文化的后发性。日本同时也是山地国,岛与岛之间(甚至岛的内部)被山与河隔开,形成了许多互不往来的群落,从而导致文化上的隔绝。
2.历史原因
直到明治维新为止,日本列岛几乎没有与其他国民发生大规模战争或被入侵过。也就是说,日本人把自己以外的世界看做异境,拒绝与自己无关的世界,这种排外意识在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是幕藩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名的统制。每个大名都有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权力。由于幕府的限制,藩与藩之间无法相互沟通,与其他藩之间的协调成为文化隔阂的历史原因。
二、内外意识产生的影响
日本受地理位置、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影响,日本在文化上产生断绝,从而导致日本人经常区分“内”和“外”,形成影响独特的内外意识。这种意识在影响日本人的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会影响日本人的人际交流行动和集团意识思想。也就是说,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也会加深其文化意义。
1.集体意识
“集体主义”原本是个体性自律性或者作为自我依存精神的“个人主义”的对立项,在“集体”和“个人”的对比中作为表示集体优先倾向的用语而被使用。日本人在完成工作时,经常会跨岗位合作,从而显著提高组织目标的效率,同时满足各自的社会和生活欲求。这种集团认识的方式经常表现出日本人将自己所属的集团看做是“我们”。“公司”是个人缔结一定契约关系的企业体,对自己来说不是作为客体的认识,而是我的,也是我们的公司,是被主体化认识的。也就是说,员工和公司产生了强烈的一体感,有着完全融入集体的觉悟。因此,在面对外界激烈的竞争时,员工要为我们的公司更加努力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认为公司是最重要的,必须遵从公司的规则和上司的命令。
另外,公司等社会集团也会团结集团内的人心,强化和稳定企业的归属意识、一体感,让员工产生像家人一样的感情。例如举行赏花、新年会、忘年会、员工旅行等集体活动,公司最大限度地照顾员工,以低房租提供员工宿舍,在员工的生活中融入了公司的职能。因此,公司等团体,全体集团成为一体,员工也会加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
2.体谅他人
经常有人说,通过“内外”意识,与日本人交流时要重视对他人的体贴和体察。金田一春彦说:“日本人读得很深,或者说很能体察,或者说很善于理解背后。”也就是说,日本人的交流方式有着暧昧的特征。
1)真心话和客套话
日本人一般会考虑对方的立场和周围的状况,一边抑制自己的感情,一边回避发表意见。特别是在会议等必须在很多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会先提出谁都不反对的无可非议的意见。像这样,把谁都赞成的正式意见和原则称为“场面话”原则上的反义词是“真心话”。真心话表示人真正的想法。在商务场合,经常会区分使用“真心话和客套话”。
2)暧昧的拒绝方法
日语的判断、否定表达尤其暧昧考虑到对方的心理,很多时候都不轻易发表意见。比如:“能不能帮我一下”、“不是吗”、不直接说“不是”、“是的,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吧”等等。也就是说,日本人很擅长使用暧昧表达,尽量减少断定的否定从而避免打击对方、让对方心灵受伤。这样看来,日本人经常有内外意识,很好地考虑对他人的关怀。
对于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我们来说,能够很好地理解“内外”文化并了解其带来的日本式的交流方式,对提高不同文化交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感受日本人在内外意识文化中的语言和行动的变化,充分理解该国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文化背景下品味语言和行动的内在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日语,提高中日不同文化交流能力,进而可以顺利进行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曹秀梅.日本地理.大连出版社,2007(1).
[2]段慧.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对语言表达的影响.p6-7.
[3]赵淑玲.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
[4]项梅.日本人交际中的"内外意识".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
[5]伊東多三郎.近代史の研――幕府と諸藩.吉川弘文館,1984(3)
[6]森田六郎.日本人の心がわかる日本語.株式会社アスク,2012(5)
[7]間庭充幸.日本的集団の社会学――包摂と排斥の構造.株式会社河出書房新社,1940.
[8]金田一春彦.《日本語》.1980 p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