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秀峰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
        李秀峰
        临沂电力学校  27340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2013年高职分类考试政策推行后虽然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考试制度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招生制度未能凸显职业教育功能地位等问题,表现为相关利益方缺失、改革要求与现行政策尚有差距、考试环节缺乏有效技能测试。职教高考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新生的制度,是具有类型教育特点的一项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分析研究了职教高考相关政策,探讨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要求下制度改革应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了以“五性一化”为特点、以六种入学通道为主体、以三项机制为突破点的改革建议,勾绘了职教高考改革路线图。
        关键词:职教;高考制度;建议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区域失衡现象依然存在,结构和质量也仍然面临挑战。如何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仍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1职教高考设计与执行之间的矛盾暗含着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职教高考究竟是选拔性考试还是过关性考试?选拔性考试建立的前提是职业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呈现出优质和普通两个级别,且优质资源的总体数量有限,域内学生对优质资源的竞争需求大,需要通过选拔考试的方式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过关性考试的前提是区域内职业高等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分布较为均衡,且域内学生对教育资源的竞争需求不大。从这个角度看,“职教高考”制度在设计思路和功能定位上就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域特征,这是职教高考坚持省级统筹的主要原因,也是各省在推进职教高考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前提。各省在设计“职教高考”制度前,需要充分盘点本省职业高等教育的供需情况,尤其是优质职业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价值。第二,职教高考究竟是要考察学生什么?如前所述,无论是行政部门还是很多学者,都将“技能考试”作为职教高考类型特征的核心。然而,我们需要考虑一个基本问题:职教高考是为更高一级的学校选拔人才,对于更高一级的职业学校(专科或本科学校)而言,他们需要的学生一定是技能出众的学生吗?或者说,技能出众是否代表学生就适合进入学校接受职业高等教育?也许有人会说,技能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但是职业高等教育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再为学生提供3—4年的技能练习时间,而是要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为学生职业思维的形成、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提供平台,技能的熟练度也许并不是更高一级教育所重点考虑的,毕竟一线岗位工作才是训练技能最好的场所。因此,在设计职教高考的内容时,我们还要注意规避思维定势带来的困局,那就是职教高考不能将理论考试视为重点。这一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实则是忽略了从简单技能习得到复杂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智能化生产带来的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需求更为复杂的现实。


        2完善职教高考的若干建议
        2.1把握职教高考特点
        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改革总要求,围绕建设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和打造类型教育总目标,统筹考虑现有普通高考制度、职教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突出“五性一化”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①类型性。②包容性。③开放性。④适应性。⑤自主性。⑥标准化。为考试招生过程中认定考生学业水平、职业能力和其他学习成果搭建平台,提高职教高考水平。
        2.2畅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学路径,拓宽职业教育体系外部招生渠道
        设立6种入学通道,其中体系内升学有“甲”“乙”两种通道,面向体系外普通高中有“丙”“丁”两种通道,面向成人有“戊”通道,还设立了自主报考的“己”通道。
        2.3改革高职学校招生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社会需求方参与新生招录工作,丰富职教高考内涵,培育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从源头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
        可先期重点建立3项机制。一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机制。经过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实习岗位接收能力和自身培养能力,联合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培养本、专科学生,校企订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协议,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鼓励采取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人才,企业负责做好实习、就业等工作。二是行业协会(园区)参与机制。全国性或省市级行业协会、国家或各省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根据本行业、本区企业实际需要,经批准可以与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联合招生,实施订单或定向培养,行业协会、开发区、园区负责落实学徒或实习岗位,提供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和就业服务方案。三是县级地方政府参与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含不设县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求,按照“戊种成人入学专门通道”有关规定,组织本县(市)生源推荐报考高等职业学校,政府和学校合作联合培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结束语
        职教高考制度以“五性一化”为特点,以设立6种入学通道和促进学习方式改革为主体,以实施3项联合招生机制为突破点,问题导向、系统谋划、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将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相统一,高考改革与教学建设相统一,夯实层次与构建体系相统一。这种改革方向,有利于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职业学校系统的整体效能,也有助于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通向高质量就业的求学之路,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可持续发展与工作世界的教育——UNESCO职教思想与发展战略报告[J].李玉静,陈衍,译.职业技术教育,2012(6).
        [2]孙善学.6种招生方式体现高职教育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3-06-04.
        [3]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特点和发展途径[J].职教论坛,1995(7):18-20.
        
        
        作者简介:李秀峰,1982.9,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本科学历,就职于临沂电力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教高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