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教育工程建设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包文莉
[导读] 2015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始推进“一村一幼”工程,全
        包文莉
        四川省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2015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始推进“一村一幼”工程,全力补齐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实现了幼有所教的民生保障。在肯定“一村一幼”工程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园舍硬件设施落后、幼教师资水平不高、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经费缺乏保障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一村一幼”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与梳理,找出工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以期助力民族地区幼儿成长。
关键词:一村一幼    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省为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学龄前儿童学习普通话、奠定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和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而实施的学前教育推进行动,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扶贫工程、民生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贫困代际传递无法有效的阻断。因此抓好学前教育、打好少数民族孩子的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可以继续升入小学、初高中阶段,甚至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20年底,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较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凉山州、阿坝州和甘孜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近30个、10个和11个百分点。一村一幼”工程自201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该工程的质量,实现从粗放向精细化地转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一村一幼” 教育工程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村一幼”教育工程有序开展。在该工程实施的几年时间,民族地区的乡村幼儿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1.辅导员队伍壮大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幼儿园辅导员大部分均为当地毕业的中职院校或者初中毕业学生,辅导员老师大部分都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为了吸引更多专业对口大学生加入辅导员队伍,当地政府通过招募农村学前教师志愿者,积极实行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计划,小学教师转岗方式补充教师,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纳入学前教育的范围。为加强幼教点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制定了《村级幼教点辅导员聘用条件和程序》,由县(市)教育部门严把辅导员选聘入口关。同时,制定《“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辅导员培训方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大力开展辅导员培训,使辅导员基本掌握幼儿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幼儿一日活动流程和常规管理策略。
2.新建园舍数量增多
        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工程实行中,为了妥善解决园舍问题,结合当地的资源,以村为单位建幼教点。在园舍的建设方面,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改建村委会办公室、村小学闲置校舍、村民活动中心为幼儿园园舍,有效的解决了村上无园舍的问题。在人口集中地地方,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新建园舍地措施,解决了园舍从无到有的状态。在建园标准上,当地政府积极筹措经费,力争使得园舍均有午休间、洗手间、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在基础配套实施方面,致力配齐基本的玩具教具、图书、乐器以及多媒体,做到通电通水通网络,积极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
        3.幼儿教育质量提升
        自2015年以来,凉山州开办村级幼教点3117个,覆盖3082个村,招收幼儿12.61万。2020年毛入园率达到86%,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幼儿的培养方面,孩子在幼儿园减免保教费,享受免费的营养餐。幼儿园将学会普通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简单的生活常识,懂得感恩作为幼儿的培养目标。在后续的追踪比较中,发现接受“一村一幼”教育的幼儿在普通话的掌握以及卫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面比未接受的幼儿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在2020年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普测,测试内容为听力理解、口语交际、看图表达等,全员普测的合格率为96.49%,幼儿园的教学效果明显。
        
二、影响民族地区“一村一幼” 教育工程建设的原因
        自民族地区实施“一村一幼”教育工程政策以来,学者们对“一村一幼”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在“一村一幼”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资金不足;园舍建设与分布情况及其建设布局的合理性有待提升;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双(多)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幼儿的一日生活流程、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缺乏系统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程度;教具配备与使用情况有待改善等。
        1.辅导员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在“一村一幼”工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师资缺乏,大部分辅导员为当地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且绝大多数老师是临时聘用,没有编制,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这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学历较低、业务素质不高、稳定性差。在待遇方面,辅导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大部分辅导员的收入集中在2000元左右,这也是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资金投入不足
        在“一村一幼”工程实施中,由于大部分园舍建园时间短,当地经济落后,资源短缺,造成了有部分园舍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办园条件相对较差的现象。尤其在教具的丰富性、多功能教室的建设上较为落后。在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方面,一村一幼老师的收入水平为2000元左右,统一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用人单位在其每月工资中代扣代缴,单位缴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总体来看辅导员收入有待提高。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民族地区,尤其是直过民族,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在教育观念上较为落后。有少部分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希望辅导员能大量教授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这和幼儿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4.幼儿活动缺乏系统性
        “一村一幼”的教师大部分是当地初中毕业生,他们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学习背景。在组织儿童活动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对于幼儿的课程设置与游戏活动不能熟练掌握,对幼儿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缺乏认知,导致有部分辅导员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课程与活动,只能放任孩子自由玩耍。
5.缺乏地区特点
        “一村一幼”在实行过程中,教材内容与课程活动设置大部分是直接借鉴汉族地区教材与活动。部分孩子对汉族文化不理解、对汉语听不懂、对教材看不懂的现象,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挖掘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教育与当地文化融合度低,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有待完善。
        
三、民族地区“一村一幼” 教育工程建设的对策
        民族地区“一村一幼” 教育工程建设中之所以面临许多严峻的困境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密不可分。并且由于基层政府对学前教育管理投入不够、幼儿教育经费短缺、分配不公平、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在农村得不到有效落实、广大农村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面临如此严峻的困境,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之路如何走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1.在理念层面
        在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定位上,发展民族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不仅仅关系到提高民族人口素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多元文化传承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关系到增强民族团结以及维护祖国长治久安。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转变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房展,培养良好个性。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而不是一味强调小学化教育。
        2.在政策层面
        发挥政策对民族地区的导向和扶持功能,“一村一幼”工程在之后的发展中,各地要攻坚克难,全力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的短板。坚持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落实好普及攻坚要求;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落实好公共服务的要求,坚持将政策的标准清晰化和透明化。另外要完善辅导员的招聘制度和培训制度,保障辅导员的待遇,争取留得住好教师,培养出好教师。
3.在师资层面
        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既要注重对本土老师的培养,又要注重引进外来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幼儿教育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县城、镇上幼儿园与“一村一幼”幼儿园结对子,进行帮扶活动,使得村幼教师的教育技能得到提升。
4.在本土化层面
        民族地区要追寻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模式,而不是一味照抄照搬汉族地区模式。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地区的特点,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整合当地特色,弘扬当地民族地区文化,制定符合民族特色的教材、课程内容、活动。

四、结论
        “一村一幼”是政府投入举办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学前教育。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和调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学前教育落后。针对这些问题,在民族因地制宜的开展“一村一幼”教育工程是解决民族地区儿童学习普通话、突破语言障碍,提升幼儿教育,衔接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一村一幼”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在“一村一幼”工程实施中坚持严格管理,落实好规范要求;坚持课程游戏化的方向,落实好专业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落实好激励的要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基础工作的要求。相信经过努力,一定可以提升“一村一幼”工程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永红.?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成效与经验[J].农村经济,2004,(8):25-27.
[2] 张凤.凉山"一村一幼"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西昌学院学报.2018.(06):106-110
[3]周晔,张海燕,张文斌.?教师视角下的农村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基于甘肃省X县的调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5):74-79,93.
[4]查有梁.?重新全面认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5):1-12.
[5]易莉.“一村一幼”背景下,凉山彝区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现状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02)24-25
[6]周兰非.大凉山“一村一幼”儿童绘本研究与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硕士论文2020.
[7]杨霞.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四川省乐山市彝族地区“一村一幼”建设为例[J].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6).113-118.
[8]史火,李芳.凉山彝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凉山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的玩教具制作为例[J].西昌学院学院学报.2019.31(04)109-113.
[9]李雪峰.王慧.贾晋. 民族地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基于四川省“一村一幼”计划的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4).123-131.
[10]王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幼儿教师振兴工程实施现状及提升机制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79(02)151-158.
[11]张一麟.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