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鸾
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小学 浙江 长兴 313108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教师经常在思考如何应对课堂上呈现的问题,但是总是停留在个人的独自摸索层面上,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针对近年来学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呈现瓶颈状态,对课题研究的热度不高,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的现状,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课堂执行力的提升势在必行。
“微观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通过细微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课堂执行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层面合力,保障研训进行
1.学校层面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提出相关活动要求,做到有活动、有总结、有评优,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和县内名师结对,鼓励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成长,为研训注入新生力量。
2.学科组层面
①分学科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
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每位教师反思自己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按照学科组进行汇总讨论,在此基础上共同确定本学科组统一研究的几个问题,把每个问题作为一个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组的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通过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经过讨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分别为“课堂语言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分层作业,促进各类学生的数学发展”和“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②定期开展讨论,明确研究方向。
学科组内教师在确定研究主题以后,先进行分析商讨对策,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在各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展开研究,及时记录自己的做法和效果。学科组定期组织汇报分享,为下一阶段的活动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
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分别针对各自研究主题设计相关表格,以便进行动态分析,及时调整研究措施。
(见表1,表2,表3)
表1:语文教研组“课堂语言有效性的思考”课堂记录表
时间 上课教师 班级 记录人
内容
教师提问语言记录 评价或建议
表2:数学组分层作业记录单:
教学内容 作业等级 作 业 内 容 作业效果及改进
★(适合后20%学生)
★★(适合中等生)
★★★(适合优等生)
表3:综合组学生倾听行为课堂观察表:
教师讲解时 学生发言或交流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 所占
比例
做小动
作人次 说悄悄话人次 发呆
人次 做小动
作人次 说悄悄话人次 发呆人次
导入环节
新课环节
拓展环节
巩固环节
合计
3.个人层面:
①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方案。
教师根据各自所任教学科、年段学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规定的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不断创新方法,不断总结探究成果,积极与同学科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
②撰写实施案例,进行阶段小结。
教师将在微观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摸索出的好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阶段小结。总结成功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精”活动开展,推进课题研究
1. 组织开展理论培训。邀请了县教科所臧学华所长作“从反思到论文——摭谈教学论文的撰写”为主题的讲座,县教研中心王萍老师作了“小课题大作为”的微观课题研究讲座。学科组教师积极撰写微观课题案例分析、阶段性研究小结、研究反思等,并在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活动上进行交流。
2. 定期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先后邀请了省特级教师沈莉、县级名师邱利利、汤华云、吴慧婷等来校作教学实践指导。县教研中心吴玉良、王丽芳等老师对陈春轩、陶金霞、刘嫣、王秋月等的课堂展示进行现场诊断,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学科组内开展磨课活动。经过“确定上课内容——集体备课——抽签上课——评课、反思——再次上课——形成优秀教案”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多”成果形式,展现研训效果
1.教研节课堂展示。邀请名师工作室师傅和本校老师同上一节课,在师傅的引领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撰写微观课题实施阶段小结。各学科教研组教师每学期撰写一次本组微观课题实施阶段小结,通过组内交流,及时修改研究措施。
3.开展“微观课题研究”案例评比。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课堂微观课题案例分析,进行“组内交流——学校评选”,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案例,促进自身发展。
四、研训实效
1.触发了教师对课堂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提升自身专业发展
“微观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方面也取得积极的效果,教师个人业务竞赛60多人次获得省市县一二三等奖。
2.推动了教师解决课堂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找到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课堂执行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学科组内共同研讨的问题,各学科教师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活动,李小斌、宋曼丽等老师的课题研究获县二、三等奖,韦茜等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市县一、二、三等奖。
3.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微观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建立系统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对自己的学习有正确的定位,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有100多人次在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其中王瑞同学的科技创新实验获市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