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和《边城》群文阅读共通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吴敏红
[导读] 20世纪,中国白话文如雨后春笋一般蔓延到知识分子的心中,
         吴敏红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山东 枣庄277100
         摘要:20世纪,中国白话文如雨后春笋一般蔓延到知识分子的心中,鲁迅和沈从文就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师,这两位作家都针对国民人性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索。鲁迅从立人这一角度出发,塑造阿q这一形象,目的是勾勒出沉默国民的灵魂,重点描述的是国民灵魂的负面。而沈从文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勾勒了一种更为理想的人生形式,把重点放在民族灵魂的正面上。对此,本文也将以《阿q正传》和《边城》这两篇经典著作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群文阅读的共通性。
         关键词:阿q;翠翠;人物形象对比;群文阅读;共通性
引言: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家,这两位大师都留下了流芳千古的佳作,都以民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利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不同的是,鲁迅的角度要更为批判,沈从文传递的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是互补且整合的,都为民族魂魄的重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十分值得阅读赏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认真分析阿q和翠翠这两个人物形象背后传递的精神理念。
一、人物创作对比
(一)精神胜利法
         在创作阿q这一人物之前,鲁迅已经在回国后的任教生涯中观察了形形色色的个体,在这其中,流浪汉阿桂和没落地主阿董就是阿q的原型。阿q这一人物,最为出名的就是其精神胜利法,针对阿q的这一形象特征,许多学者都已经做出了分析和论述,孙中田就引用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压抑和反压抑理论,阐释了精神胜利法形成的根源。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阿q那反压力或者是反抗的心理,都是在压抑的环境下产生的,所以也难以寻找到正常纾解的通道,他的人格也在社会发展中被扭曲以致变形。由此,与社会冲突的心理状态就在扭曲中转成了另一种防御机制,成为了阿q的人格内核,精神胜利法便运用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用心理压抑和反压抑这种观点去解释精神胜利法,那么涉及到的层面也是尤为浅显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更宏大的视野中去考量。在宏观角度下,精神胜利法恰好反映了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特征,也是人类共存的一种心理状态。很多学者在之前都把精神胜利法看成虚幻的安慰,看作精神上的鸦片,认为其具有明显的劣根性,虽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完全否认精神胜利法的正面功能,精神胜利法可以看作失败者心理的平衡剂。
(二)女性形象塑造
         翠翠这一形象,也只关于沈从文在湘西的所见所感,沈从文在这篇文章中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的人物,塑造了一位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在这里,翠翠象征的是水和女神,这是沈从文赋予这一人物的原型意象。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发展中也可以看出,女神是创世之神,孕育万物,能够使世界重新焕发生机。例如,中国的女娲,巴勒斯坦的阿斯塔尔忒,埃及神话中的艾巴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无论是哪一种传说,女神都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意象,也植根于世世代代的心理经验和思想情感,积淀在每一个个体的意识深处。所以沈从文也通过翠翠这个女孩,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理想人生形式的期待,营造了世外桃源的图景,并指出了民族饱受痛苦这一现实。


二、生活环境对比
(一)未庄
         阿q生活的未庄,本身就掺杂着许多复杂的个体,具有十分明显的病态扭曲特征,这里的封建制度十分严格,伦理道德能够定义人的一生,赵太也是这片土地规则的执行者以及封建意识形态的忠实维护者。阿q本人也深受封建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毒害,他坚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道理,所以也坚持要与吴妈进行困觉,怕自己断子绝孙。但同时,阿q对女性的歧视意味也是尤为明显的,他与吴妈之间的感情本身是门当户对的,然而到最后自己却衣衫褴褛,若得了穷困潦倒的下场。在这片土地上,阿q的肉体受到了极大的虐待和残害,他的灵魂被扭曲,所以,未庄也是精神胜利法的摇篮,是当时吃人社会体制的鲜明缩影。
(二)湘西
         翠翠生活的地方湘西,拥有着积极向上且健康的人文环境,能够为个体的发展创造充足的空间和余地。在这里,人与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所以也能够培养优美且健康的理想人生形式。翠翠生活的地方从未受到外界的侵扰和污染具有十分明显的原生态特征,而且景色十分优美,溪水清澈透明,两岸青山滴翠。也正是在这种天然环境的引导下,翠翠也正是成长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里的民风古朴,充分保留了人类的传统美德。从神话的角度来看,湘西的确符合群众在脑海中向往的世外桃源的形象,而桃园以清水为具体的实景。从精神层面来讲,古朴民风就是文章传递的主要内容,沈从文在文章中描绘了质朴的人际关系,翠翠本人就是桃源世界的精神象征。在这一仙境内,人与人之间抹杀了阶级斗争,也没有压迫[1]。
三、群文阅读的共性
         首先,无论是鲁迅还是沈从文,这两位大师都分别对中国社会和湘西社会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他们整理的看法十分透彻,而且思想境界都尤为突出,运用了哲学和诗人的语言,巧妙刻画出了中国社会和湘西社会的灵魂所在。其次,鲁迅的作品本身就鲜明的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面貌,沈从文的作品也描绘了光辉灿烂的画面,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边城都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传递了中华民族的过人智慧与审美情感。另外,阿q和翠翠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能够反映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象,并与社会发展环环相扣。同时,这两位主人公所生活的地区,也凝聚了人类从远古以来积累的巨大能量,传递着鲜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相较于个人心理经验来讲,文章的情感内涵要更为强烈,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美学力量,可以直击人的灵魂最深处。著名学者荣格也认为,在读这样的作品时,会感到酣畅淋漓且欣喜若狂,仿佛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席卷而来。在阅读的时候,读者也不再是个人,而是人类能够感受到全人类的声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阿q正传和边城都是尤为经典的文学著作,尽管两者在人物形象的勾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且情感基调也大不相同,但本质上都传递了作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期待,都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向往和热爱。所以在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把重点放在人物分析和背景比较上,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参考文献:
[1] 居文豪, 丁川, 张志君. 讽刺延伸,时代思索——谈《阿Q正传》电影改编艺术[J]. 名作欣赏, 2020, 000(005):P.169-170.
[2] 王琦, 程晓莉. 王际真译《阿Q正传》与"真实"的中国[J]. 滁州学院学报, 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