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力”举措 提升STEM团队效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张秀秀
[导读] 团队,是人与人的组合,是合理利用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和
        张秀秀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团队,是人与人的组合,是合理利用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STEM教研团队,是根据其特点集合不同学科且有特长的教师组建的教研团队,与传统的教研团队有所不同。这个团队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研究、实践STEM教育理念推进学校育人模式的改变,加速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拓宽师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边界。笔者及团队通过多个STEM典型案例的实践研究,发现提升团队效能的四个关键要素。
         一、目标一致,提升团队凝聚力  
        因STEM教育的特殊,团队成员的学科是不一致的,往往会因学科本位思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我中心,或自我边缘化,也有可能互相负迁移等。如何打破教师心中的学科屏障,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做好融学科教育研究?关键在于教师对团队价值的认识。每一位成员对团队的认识不同,定位不同,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度,从而影响整个团队效能。
         (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现在学生所接触、面对的社会已经不需要死记硬背、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的知识,只要“百度”一下即可得知。社会快速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悄悄发生着改变。那么,学校培养孩子的模式是否也随之改变?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否也随之更新?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创新实践、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拥有应对社会的能力。STEM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学校对学生的培育不同
        当下部分教师仍以教学几个知识点,批改多少本作业等教学行为等同于教育职责,这显然是不对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更要关注学科育人的价值。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致力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互助式、合作式、探索式等学习方式,将不断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转变成核心素养能力,为自己在解决真实问题上不断积累方法与经验。STEM教育恰是符合这样的培育方式。
        
        STEM活动的设计、实施、改进、展示等过程鞭策着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改革,加强学科教育的研究以及教师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教师从关注学科分数转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是一次激发与提升。
        从这可以发现,STEM教研团队有其存在的必要与价值。整个团队有了一致的目标,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二、合理分工,提高团队执行力  
        真正高效、成长的团队,不仅要根据项目内容的合理分工,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也要关注队员优势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让其发现更好的自己,从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STEM教研团队与学科教研团队是有所不同的,它所研究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现象或遇到的问题,一般要采用多学科知识一起解决。因不同的环节所需的学科知识不同,所以团队遵循项目负责制,即谁提出的项目谁负责,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主力,不同内容不同的主力,每个人都是团队中重要的一份子。
        例如,“创意椅子”STEM活动,
        1.活动策划。(负责人:成员D)
        首先从材料、要求、过程、目标等角度制定方案讨论稿,然后组织成员从各自学科角度进行方案修改,最后从项目角度融合学科知识,完成方案策划。
        2.活动实施。
        (1)项目单的制作,成品如右图。(负责人:成员G)
        (2)学生实践活动表格的设计。(负责人:成员EF)
        (3)科学组教师负责项目的实施过程,指导学生开展相对应活动。

主要有这样几个步骤:解读方案——学生设计初稿——学生制作——修改设计稿——……——完成作品。(负责人:成员ABCD)
        (4)检测作品,每班评选出5件优秀作品。(负责人:成员EF)
        (5)美化作品。(负责人:成员G)
        4.活动总结。指导学生写活动体会,注意活动过程的语言描述。(成员H)
        在上述例子中,《创意椅子》是成员D提出的,他做活动方案的策划再合适不过了,他能清楚表达活动的背景与意义,让成员明白项目的达成目标。当然,成员D也负责各个环节的主要实施者,发挥各成员优势,共同完成项目活动。如项目单的制作和美化作品由成员G负责,因为他是美术老师,在电脑制图和美学有着不可取代优势。
        可以说,负责一次活动策划与安排不仅是一次成长自我的最好机会,也是认识团队成员能力的最佳时机。教研团队要重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让每一位成员做擅长的事,提高团队执行力,从而达成共同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好的事。
         三、激发内需,提高团队战斗力  
        保持团队前行的动力不是靠“我们最棒”的精神鼓励,而是靠“我们需要”的成长机会。对于教师,最重要的是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STEM教研团队采用“课题+案例”的模式,即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STEM典型案例为研究点,为团队成员提供教研活动的方向,也提供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平台,始终保持团队的动力与活力。
        如2019年初,团队成员A领衔科学组申报了《小学低段科学课中STEAM课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被确立为市2019年的重点课题。2020年初,团队成员E领衔的数学组申报《小学数学高段“综合与实践”STEM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被确立为市2020年的重点课题。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整个团队以市重点课题为研究抓手,通过一次次的项目培训,一次次的教学比武,一次次的课程沙龙,一次次的课例研讨……不断展开探索STEM活动要素、STEM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STEM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整理出一些优秀的STEM教育课例。
        在整个教研过程中,团队有明确的教研方向,有丰富的教研素材,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不断学习、积累、沉淀、提升……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成就更有战斗力的团队,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软实力。这种“课题+课例”的教研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四、鼓励思辨,加强团队创新力
        健康的团队需要尊重和倾听不同的声音,无论团长还是队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更多人的声音。STEM教研团队鼓励教师思辨,即独立思考,敢于说“不”,有理有据。原因有三:一是敢于说“不”的成员,定是将自己融入团队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二是勇于说“不”的队员,往往有自己一套理论,定与常规思维不同,能使项目有一定创新性。三是队员之间多思辨,更容易激发灵感,有利于项目方案更完善。
        例如,STEM活动之爱心凳子,当项目负责人完成活动初稿后,进行方案讨论环节,每个队员从3个思考问题中选择2个发表想法及做法。不久,队员H就私信我:“已阅读过方案及三个问题,从语文学科尚无法提出建议及做法。但是学生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表达以及活动的感悟,语文学科就有用武之处。”
        不难看出,队员H正是仔细阅读过活动方案,且从语文角度思考过,才会有这样的思考。这种敢于说“不”的勇气正是促进团队进步的推力,她的提问让我们团队再一次聚焦融学科,思考如何定位融学科?它只是多个学科的叠加吗?所有学科都是全程参与吗?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队员H的一次说“不”,推动整个团队聚焦小问题,并且以问题为中心,辐射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使团队围绕问题深度挖掘,不断完善项目。这样的说“不”,成长的不仅是自己,而且还有团队。这个例子也侧面验证了,一个健康的团队,需要一个敢于说“不”的队员,他的奇思妙想能使团队始终保持思考力与创新力。
        STEM教研团队就是一支有思想、高能力、会创新的融学科教研团队。通过不断实践与开发课例,不断成长自己,不断发展团队,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每一个学生拥有应对未来的能力。我们始终相信:没有完美的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