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堂自学能力培养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何凌云
[导读] 中国有句俗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何凌云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514731
         【摘要】中国有句俗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话虽是俗话,思想却不俗。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可能仅仅建立在老师的付出中,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如今,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填鸭式”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改善,还有不少学生只会固守老师上课传授的一些知识,自己不愿多付出、多学习。这是一种迫切需要改变的现象,老师们应着重培养学生们课堂自学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水平才能有实际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自学;能力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会知识不如教会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只局限与老师的教授,那么他的学习必然是被动的,学习成绩也断然不会扎扎实实。我们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选择了教育孩子,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教好!
         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堂自学能力,我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首先,老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一个课堂,学生们是受众,老师是主导,特别是在小学的课堂上,这一点尤为明显。既然如此,就一定得把握住这个关系,老师要向学生最大化的输出正确得思想观念,即把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而老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是有一定得技巧的。就拿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来说,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那必然得让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思考起来。这个过程便是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了,而这也是最考验老师教学水平的地方。
         如果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只知道让学生“思考”,未免有敷衍教学的嫌疑,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毕竟孔子教导弟子的要求也还是“举一隅而反三隅”;而如果老师引导过度,又有可能回归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即给学生以充分引导,又不至于引导过度呢?
         其实,这还真的不好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我也只能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稍作分享:1、尽量提高课堂活跃度。其实就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为当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师生间的互动更容易展开,老师便可以更详细、准确地了解学生们课堂上的实时状况,更容易判断自己的课堂引导效果;2、有目的性的提问。课堂中的提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而且提问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便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自我思考的展开;3、注重课堂实践。数学是一个在不断训练中提升的学科,所以也可以从课堂上的习题任务来倒逼学生的自主思考。
         一句话来说,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其次,要重视学科本体,充分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来启发学生自我思考。
         所谓“学科优势”其实就是一个学科它自身的一些可以吸引到学生的特点,而且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比如喜欢画画的学生,美术课就会特别认真;喜欢音乐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就会更加专心……而我们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可能有的人会说,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何谈所谓“学科优势”?其实不然。我们探讨的是小学数学课堂,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只要掌握好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科优势自然就能展现出来了。我曾经教过一些学生,他们由于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而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不活跃、不积极,于是他们的成绩更不理想,于是积极性就更低,如此恶性循环……虽然我也努力的对他们进行了开导、教育,也有了成效,但这些例子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学科的“趣味性”对于这个学科有多么重要。
         数学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的印象无非都是“枯燥”、“无聊”等,不少人也认为数学这个学科无法培养学习兴趣,只能是“苦学”,实则不然。如果数学是一个没有乐趣的学科,那又如何会有那么多数学家、科研前辈沉醉其中?说到底,我们还说缺少发现。其实思考与乐趣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兴趣可以带动思考,而思考可以增加学习兴趣。至于该怎么做,前面说过,涉及到兴趣这方面,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结合实际课堂和学生本身。但总体来说,无非就是通过课堂互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尝试以各种方法 (比如做游戏、奖励等……)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回归本体,注重对学生本身的思考与研究。
         既然要研究小学生的教学,那么一定要注重这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如果一个教学研究只懂得研究所谓“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而不关心学生本身,那就本末倒置,注定不能获得有用的结论,这就没办法给学生们带来有用的指导与提升。
         而针对于数学教学,不仅要研究学生,甚至要精细到学生的习题训练,精细到每个学生题型的训练程度老师都要有一定的把握。这看起来可能是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可要落到实处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认真批改学生的每次作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就很容易的可以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
         具体数学的日常教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1、平时布置作业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不能脱离学生的实力掌握情况。如果布置的作业太简单,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效率;而如果作业太难,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偿失。
         2、上课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课堂效率。许多教学研究都表明“好好听一节课,胜过课下练十套题”,这虽有夸张的成份但也确实有其道理。课下的练习不管怎么说,其实学生还是更注重结果。但一个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而课堂教学恰恰就是过程的教学,是最重要的部分。前文也说过,数学是一个实践中的学科,不管是定理的验证还是算式、方程的运算,都是要在实践与训练中一步步地提升的,这就更能说明过程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所以,课堂上多教会学生一些,教学效率就高一些。
         3、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其说到底也是一种心理效果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心里,一方面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某些方面状况的关心。
         总的说,小学生数学课堂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各方面观察、引导和努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永远是一句不过时的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