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连妮
[导读] 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问起难度最大的一
         连妮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514100
         【摘要】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问起难度最大的一科,估计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数学。数学课程中包含众多的知识点,学生很难完全理解透彻。随着以后学习阶段数学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只有在小学学习是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游刃有余的接受深层次的知识。而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点会更复杂,同时也是对初中学习最有用的一部分。为了能让教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都在探寻合适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究的内容是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并对其可行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 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正文】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很多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数学的教学则是达到该目标的有利机会。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为他们传授数学知识时,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并且获得最大成效。
         一,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所谓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目前我国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也逐渐开始“年轻化”,因此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当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便会从多个角度辩证的去思考,挖掘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而就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大脑智力的开发。
         二,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立足
         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各个国家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是国家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学校目前的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助于他们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工作市场上站稳脚跟。
         2.2有利于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为了学生在学校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国对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从前,很多学校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离开学校考试之后一无是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新的教育模式下,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行素质教育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广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实现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的要求,让学生走出校门后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三,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1在教学中根据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
         为了有效的达到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向学生提问等方式锻炼学生不断动脑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还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乐趣,也就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时,可以在正式讲解本节课程内容前,让学生对之前所讲的有关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回顾,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在形状上有没有什么联系?”“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能不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教师为学生留出思考该问题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实现思想上的碰撞。之后选择一些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思路,教师在旁边做出及时的评价。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同时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也有助于思维模式的拓展,从而找出更加完美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2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
         如果在课堂上一直都是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那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不能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探究时间,让学生进行亲自实践,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当课程教学进行到《展开与折叠》一节时,由于该节的主要内容与长方体相关,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准备好一些纸和剪刀之类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给每组分发一些材料,让学生通过设计裁剪制作出可以折叠成长方体的纸片形状。然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间也可以将作品交换,互相学习,了解多种长方体的折叠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研究,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并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正确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实践探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青虎.教师如何实施创造性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5):167-168.
         [2]卢丽宁.注重渗透数学文化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2021(09):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