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仉新莉 罗双
[导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仉新莉  罗双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陕西 西安,710048)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天文学、气象学等各方面知识。每个中国人都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基于此,幼儿园开展了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节气活动,在探索实践中得出了重视环境作用,营造二十四节气环境氛围;立足幼儿兴趣,精选二十四节气优秀文化;挖掘家长资源,拓展二十四节气教育范围的结论。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在春种秋收的劳作中探索出的自然规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已经形成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幼儿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传承意识。
         一、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1.落实《指南》发展要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融入传统的祖国文化,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个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包容性。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习俗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能够较早在幼儿心中埋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有助于他们走近自然、亲近自然,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到幼儿园教育中。
         2.满足课程建设需求,利于发展园本特色课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无法准确测量空气、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下,根据多年春种秋收的经验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气象学、天文学、农学等科学知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1]。在幼儿园开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探索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尤其是对在城市生活的幼儿来说,有利于加强他们对农耕的认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了解农作规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芒种麦登场等。在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中,二十四节气是一项具有特色的素材,在不同节气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习俗体验活动,久而久之,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四季变化,有利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发展与建设。
         3.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具有初步的健康意识。
         “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参考依据。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幼儿了解一些农业生产知识,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以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易,引导幼儿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的变化都意味着气候、温度的变化,与人们健康饮食与身体保健密切相关,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俗语就体现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养生知识。在幼儿园让幼儿体验制作并品尝节气食物,不仅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节气习俗,还有利于增强幼儿健康意识,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途径
         1.重视环境作用,营造二十四节气环境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要想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符合幼儿审美的环境氛围,因此幼儿园以及班级的环境布置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幼儿园走廊或者户外墙面,可以布置节气海报、悬挂某一习俗的特色物品等。在班级内,可以根据节气活动,进行环境创设,更新与节气习俗相关的区域材料等。还可以设置“小小广播站”,邀请小朋友、家长或者老师讲述节气传说、故事,朗诵或吟唱二十四节气歌谣、顺口溜等。
         2.立足幼儿兴趣,精选二十四节气优秀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幼儿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各个节气的习俗为抓手,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开展适合的节气活动。例如,芒种期间民间多举办祭祀花神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根据这一习俗,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水墨荷花》的美术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图片欣赏等方式让幼儿对荷花外形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画水墨画“荷花”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感受芒种收获的节气特征,教师或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到种植园地,为蔬菜浇水、施肥,亲自采摘成熟的蔬果,体验丰收的喜悦。
         3.挖掘家长资源,拓展二十四节气教育范围。
         幼儿对于节气并不是特别熟悉和了解,因此,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节气,体验其习俗与气候特征,教师可以挖掘家长资源。如寒露有做花糕、秋钓边、吃母蟹、登高山、赏菊花等习俗,教师可以依据这些习俗设计班级亲子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幼儿共同制作花糕,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幼儿进行观赏菊花、登山以及河边钓鱼等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感知节气特点,激发幼儿深入了解节气的兴趣,萌发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
         因此,幼儿教师应持续探索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强化家园合作力度,发挥家长资源优势,与家长一起为幼儿营造积极的文化体验与学习氛围。
         三、结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吸收。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到幼儿教育对陶冶幼儿情操、了解科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殷洁.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运用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20+122.
[2]安娟.“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