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巧妙融合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朱英
[导读] 三年级的小学生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差
        朱英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球溪镇小学 641208
        摘要:三年级的小学生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三年级阶段学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养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文章的能力,从这一阶段开始接触更高水平的写作就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性趣,使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这是三年级语文任课老师不能忽略的任务,三年级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我建议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针对三年级的任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就如何实现三年级语文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提出一系列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策略
        根据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挑战,因为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水平不够高,缺乏阅读的经验。如果在这一环节不加指导,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指向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将课内阅与课外阅读结合,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且使语文教学更加立体生动,体现出“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内外有机结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谈谈。
        
        一、养成预读习惯,收集阅读信息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存在知识大爆炸现象,我们被充斥的学习与生活的知识与信息包围,除了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在信息量如此丰富的生活中,要想准确的提取信息,并提高碎片化阅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笔者认为预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1]。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教师要倡导学生每天除了做作业,还要留出适当的时间来进行预读,最好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块阅读,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然后再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研讨式教学,例如在学习《珍珠泉》时,由于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珍珠泉,于是教师可以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上网去查找珍珠泉的图片,或者查找珍珠泉的成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然后通过阅读课文来找出它名字的由来,和珍珠泉的特征,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亲子时光,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2]。
        
        二、指导高效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当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觉性的培养还不够成熟,可能会在阅读中存在走神的现象,想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所以在三年级阅读兴趣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自己的阅读经验启发学生在熟读课文之余,还要学会把握课文的深刻内涵, 这样才能实现课文编写的目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不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倡使用字典,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课文《翠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学生不同的特质,来分配阅读任务,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中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来检验预习效果。如“翠鸟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我’想把翠鸟带回家养?”以及“为什么最后‘我’的脸会红?”等,先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针对他们的意见做出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课文背后的深意,使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通过文章不仅要培养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最后,以问题串联出整篇文章,讲清楚课文的中心内容与大体意思,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3]。
        
        三、精选文本材料,营造阅读氛围
        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依托,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并且使他们互相分享好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欲望。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有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精品文章来让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不仅要精彩,还要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或分享的形式啊,一起谈谈最近阅读的书籍,有哪些感想,通过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文章,扩大学生阅读的可读面,形成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最终也调动不爱阅读的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并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多样化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等等有趣的课外读物。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受到知识的熏陶,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3]。
        
        为了巩固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从阅读中受益。实现阅读成果的输出。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多样活动,让学生互相推荐阅读素材。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的友谊,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素养的目标。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每天轮流上来分享阅读内容与感想,使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还能锻炼学生。最后,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作业,让他们谈谈自身感想。例如:在阅读完课文《夸父追日》后,为学生布置写作作业,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写出夸父追日精神对自己的启示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使阅读充满趣味性。
        
        总而言之,三年级是一个分化的学习阶段,他的教学内容没有一二年级的简单,却也没有高年级那么难懂,是培养学生阅读于写作的基础性阶段。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
        所以教师需要培养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习积累。最终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龚华明.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的有效结合[J]. 信息周刊, 2019, 000(014):1-1.
        [2]邬秀娟.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4):P.215-215.
        [3]余卓权. 巧妙拓展主题阅读之我见[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9, 000(00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