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周春燕
[导读] 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化学课程承担着教授基础化学知识的重要责任
        周春燕
        江门市开平市世界谭氏中学   广东 江门   529300
        摘要: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化学课程承担着教授基础化学知识的重要责任。但众所周知,除了相关化学基础知识之外,初中化学中还包含了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化学知识的形象展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新课改视域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已经成为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初中化学课程应充分发挥科学优势,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此外,新课程教学标准中还指出“在教学中应适当的增添实验探究活动,并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一些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新课标要求,注重分组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科学探究能力。
        一、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遇到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那么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孤零零在讲台上进行着实验操作,一边操作着一边给学生进行讲解;有的时候会结合所教学的知识与内容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边让学生结合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来进行问题的解答,最终得出结论。针对这一类型的实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而如果遇到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教师才可能会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但也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所以,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开展过几次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实验,因此则谈不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视域下,如果教师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开展,多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验机会,使其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化学知识,能够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可以一同进行相互协作、一同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探索,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开展[1]。
        二、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一)化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可以看到课本上有很多的验证实验,这些验证实验可以说是专门为学生知识的,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但这些验证实验却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针对于此,教师则需要进行灵活转变,将验证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且大部分探究实验都不难,只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进行化学实验,最后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得出结论。相比较验证实验来说,探究实验很好的突破了传统实验的思维束缚,可以使学生深入进行问题的探索,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化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实验,并充分发挥自身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即便最后可能会得出错误答案或者是未知答案,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深化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知识。
        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同属于气体,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因此,这一探究实验的开展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虽然在这一节内容学生也会学习到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但是教师可以先不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方法来进行演示。

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刚所学习的氧气制取方法思考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出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将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实验用品准备好。当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则可以让正式开展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不需要马上帮助学生,可以让各小组将问题记录下来,尝试着自己解决,以此来完善探究实验。此种教学模式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开放实验
        开展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因为各小组学生实验步骤、所用实验仪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各小组最终的实验结果多多少少会存在着一定差异。很多时候,教师都会直接忽略到这一差异,直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从短期效果上来,此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但从长期效果上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时间一长则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化思维,根本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问题的设计,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开放式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实验,以此来激发其探究激情,实现探究能力的培养[2]。
        例如,在制取氧气学习之后,学生都知道了氧气是无色无味的,但是当学生们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的实验过程中,所制取的氧气却变成了红色。此时各小组学生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而重新开展实验,这个时候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并将这一现象转化为开放式问题,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氧气变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与实验探究,经过探究之后,学生知道了氧气变红是因为高锰酸钾的作用,最后氧气还是会恢复正常。经过这一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对比相似实验,探究化学问题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实验,在经过实际操作之后,不难发现很多实验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与相似之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一一进行实验操作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相似的实验更具探索价值。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相似的实验进行对比,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记录,从而为其后续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相似实验可以很好的实现举一反三、借助其中存在相同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框架的构建,为其后续实验操作与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相似实验,开展分组探究实验活动[3]。
        例如,还是以上文所讲到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为例,同氧气的制取一样,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也有很多种,但制取方法的不同所得到的气体纯度和反应时间也有所不同。在开展探索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详细讲解几种制取防范,并让每各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其次,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探讨,结合各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以此来让学生比对相似实验,探究化学问题。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得到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几点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建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国伟.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2):200-201.
        [2]宣文德.刍议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9,8(2):77-77.
        [3]张华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