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袁方
[导读]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德育教育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袁方
        商丘市第六中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秀的德育教育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我们要对中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与效果,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德育;实施途径
导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中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通常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德育也应该以班级为单位,应建立良好的班风与校风,让学生有更好的环境接受教育,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1 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首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都不太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教育得不到重视,效果也不好。有些教师还经常会对学生体罚,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不愿意配合,这样更会对德育教育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影响了德育的展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社会上也充斥了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和思想,而中学生又缺乏自控能力,容易抵挡不住各种诱惑。所以,当今的社会环境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也是很大的挑战。此外,德育缺少健全的理论支持,又没有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如今,中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时间还很少,缺少教学资料,教师也没有什么德育经验,学校对于德育也不太重视,这就导致德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也缺少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也非常少,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德育脱离实际,所以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2 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2.1 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教育
        班级例会是进行班级交流的常见方式,通常班级例会有周例会也有月例会,班主任应该通过例会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要通过班级例会来增加德育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况,去发现那些隐藏的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很不稳定的,教师需要掌握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遇到问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采用比较柔和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进行班级例会时,每次都要有不同的主题,不过总是一样,否则学生参与的兴趣低,在例会上也不积极,这也会影响师生交流的效果,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展开。
2.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也是进行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学科教师应该将德育和学科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发掘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可能比进行集中德育的效果还要好。

比如说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还能够为进行德育提供相应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及口语交际活动往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德育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科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是阶段性的,会有各种优秀的事迹与人物,这些都是进行德育的优秀素材。比如说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天下国家》,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古往今来爱国主题的诗词、名言、故事,学生们在收集整理资料时,无形中也会被古今先贤、民族英雄、革命志士身上那种临危不惧、勇于献身、忧国忧民的气节和精神所感染,这样润物细无声,实现了德与智的共同发展。
2.3 以身作则,树立起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他往往也是学生们模仿的对象,如果班主任自己就不能约束好自己的话,那么班级管理就会受到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会很差。所以,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
2.4 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
        中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没有成型,心智还很不成熟,缺少辨别能力与自控能力,可是这时候他们的个性更加的突出,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班主任必须要尊重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指引与陪伴。德育教育必须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讲道理,让他们从心底认可,以形成良好的品质。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能一味的强调教师的权威。在学生犯错时应该进行引导,帮祝他们进行分析,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到问题,了解自己的不足,能够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进行改进和完善。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这样也能够形成示范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在具体地德育教育中,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不同主题进行说服引导,探究多样化引导方式,如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个别谈话等,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做出事前预设,以便达到德育教育效果。在开班会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围绕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把校园监控视频中的不文明现象剪辑下来,在班会上集中播放,并围绕此现象展开讨论。如此,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3 结论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给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目标和方向。中学班级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学生、学校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吴文柱.探究如何在中学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才智,2020(18):73.
        [2]徐颖.浅谈中学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式[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93.
        [3]田丛丛.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新通信,2020,22(06):201.
        [4]盛立波.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