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波
洛宁县文昌小学 河南省 洛阳市 4717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对此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并且将教材中较难的知识内容简单化,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学生们可以更快的理 解教材中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小学生都是比较好动好玩的,他们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也都充满了好奇感,对此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话,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具有趣味性,进而也可以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按照教材知识内容可以给学生们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竞赛问题情境、游戏问题情境等,并且让每位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的进行思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话,可以不断地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并且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长期这样下来,不仅可以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利的[1]。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传统化
很多的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在展开教学时教师也只会照本宣科地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也不合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只会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在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所设 计的问题以及情境也不够完善,这使得很多的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同时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2.2教师不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不会对于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能力,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只会通过口述的形式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导致学生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不会按照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这样的话,只会让学生们觉得数学这门课程是枯燥无味的[2]。
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3.1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年龄特征,对他们合理的设计问题,并且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们在情境中不断的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部编版《厘米和米》这节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他们的身高是多少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给他们讲解一下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量一下自己的备课本、铅笔盒、教材书等分别是多少厘米?如果换算成米的话又是多少米?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给学生们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并且回答问题。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厘米和米之间的区别,进而能够更快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
3.2从生活出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实际生活出发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快的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教师在讲到《时间的计算》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说一下自己的起床时间,以及到校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计算,以便于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自己上学时所花的时间。再比如教师在讲到《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说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的学生的名字,以及学生们在上体育课练习方队时所转的位置方向等。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4]。
3.3在实践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是比较好动好玩的,对此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进行实践,以便于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并且阐述哪些图形可以拼奏成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同时也可以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们在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观察时,不仅可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为自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
结束语: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们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的进行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的设计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简单化,进而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提升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话也可以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早红.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16):44-45.
[2]李忠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166.-167.
[3]欧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79.-81.
[4]支新婷.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10):55-56.
[5]李超群.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智慧,2019(2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