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郑红建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锻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积极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开展的活动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勇于参加实践活动,并且把知识融入到活动中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 郑红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锻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积极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开展的活动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勇于参加实践活动,并且把知识融入到活动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得到体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吸取学习知识,在“劳”中学,学中“劳”,使劳动意识教育具体化,生动化。
关键词:小学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意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目的,要从小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把这项任务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积极劳动、创造劳动的价值观。
        一、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劳动意识
        人们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建立良好的家校社教育环境能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在行为方面时刻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选题和内容,要重视劳动的意义,并且还要营造深厚的劳动气氛,比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烹饪、缝纫、农作物种植栽培、发明创造等活动,这是都是可以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创造出劳动的气息和环境,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并且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常是父母做好食物,但在开展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食材,让学生意识到家人在为自己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和对孩子的关爱,我们还可以布置亲子作业,比如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做饭,体验做饭的过程与其中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关创造发明类的食材嘉年华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时刻保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用发展的角度看待事物,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二、沿着“生活化”的思路培养劳动意识
        毛主席曾说过:实践出真知。我们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在劳动中获取真理,形成劳动意识,全面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融入到活动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上的能力,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开展多样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在生活上帮助到学生,这两方面对于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每一位学生有参与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的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提自己的劳动能力。


比如,在开展活动中,有一些学生积极性很高,善于表达自己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教育目标,这一类学生要给予表扬与肯定,有一些学生会出现拖延的现象,这时候教师要有适当的引导,可以对学生适当的鼓励,用真实的案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胆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组织学生到社区做志愿者,培养学生做好卫生意识,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主动关心社区的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温暖,教师通过实践活动从校内延展到校外,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以创新的角度培养劳动意识
        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活动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劳动与其他行为品质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其它的优秀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真诚善良、保护环境等的优良品质。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尽可能做到多样性,这样学生才会有好奇心参与到活动中。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开展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清扫活动区域的卫生,可以将劳动和卫生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好学生如何使用清洁工具,如何科学的垃圾分类,减少“二次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教师可以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此外,在策划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新的知识和观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四、从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劳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多个方面设计,比如劳动教育、角色体验、研究性学习等,这些都与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这些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在培养劳动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劳动技能上得到真正的提升,比如,家庭中大多数学生条件较好,晚辈比较过于宠爱,导致有些学生出现一些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有些孩子没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已经习惯了被服务的状态,所以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劳动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家庭中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家庭的小帮手”之类的活动,帮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真正的让学生融入到劳动当中,在完成这些家务活之后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利用正激励的方式,使孩子提高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生活,完善全人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开展活动的重要任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在开展活动时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做到不枯燥,不乏味,在设计活动时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在学习中感悟生活的真理,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玫瑰. 劳动意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79-180.
[2]马德.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开展研究[J]. 新课程,2021(1):28-29.
[3]杨晓梅. 关于设计制作活动中劳动技术主题及其实施的几点思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设计制作(劳动技术)"主题解读[J]. 甘肃高师学报,2021,26(1):124-128. DOI:10.3969/j.issn.1008-9020.2021.01.026.
[4]高秀萍.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J]. 教师,2021(1):94-95.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01.046.
[5]赵兴波. 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德育教学的整合研究[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