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项豪镭
[导读] 在新时期下,教育的相关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民众探讨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变革,民众对于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浙江温州市瓦市小学  项豪镭     325000

摘要:在新时期下,教育的相关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民众探讨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变革,民众对于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国外的文化迅速蔓延,小学生整体的思维意识并不成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认为国外的文化更为先进,为了改正这样的理念,就需要在小学课堂中加强对国内传统文化的输出力量,特别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几千年的历史,还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三观,使国内优秀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方式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接受能力较强,是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时期,也是文化教育培养的最佳阶段。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围绕着语文教材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良好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必要性与优势,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围绕着两者相融合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中国的八大菜系等都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中,如果授课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不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文字内容较多,大量的文字阅读,增加了学习难度。在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时候,可以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模式,激活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传统文化视频,或者以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述文化案例,又或者借助PPT板书,将文字转化为动态画面,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降低学生难度,并且还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
        (三)培养爱国情怀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古诗、文章还是文字,都体现着我国的优秀文化,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内涵。当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后,文化普及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还原内容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进而培养爱国情怀。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方式
        (一)感悟诗词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很多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意境,形式也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等内容。教师应该把握住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从而向学生传递这些美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美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另外,古诗词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特殊节日的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特殊的节日,而且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内容的节日活动,这些节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特殊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节日为着手点,结合语文课内容去渗透是极为有效的授课途径。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由于一些地区的学生不了解这个节日,就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举办相关活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丰富教材内容
        新课改之后,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在教材中含有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按照授课顺序,丰富教材内容,改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授课形式。例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保持与教学任务的高度融合,不脱离基础教学。在学习《矛与盾的集合》这篇文章时,告诉学生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学习美好的品德。《大自然的启示》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体会大自然的美,并产生敬畏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入自然中,看一看天空、树木,阳光,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自然文化的感悟。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切身了解战士们的爱国情怀,铭记他们的英勇无畏的不屈精神,体现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传统文化精神。
        (四)文字中体会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字的学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还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分开的独立板块,每个板块之间相辅相成。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字,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会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用文字所表达的情景、感情,使理解更加深入。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了解,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三观,并通过文化的融合丰富语文授课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助于语文授课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陈妍.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 000(010):P.20-21.
[2]易慧敏.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0):21.
[3]王玉华. 试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文渊(中学版), 2020, 000(001):671,684.
[4]韩永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山西教育:教学版, 2020(2):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