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耿雪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耿雪锋
[导读]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师应在情景创设时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贵阳分校  耿雪锋   550002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师应在情景创设时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趣味性教学,没有养成数学学习思维
        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并没有考虑到情境的趣味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入课堂中,甚至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没有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在观察时缺乏目的性,仅仅喜欢新鲜事物的刺激,却难以找到新鲜事物中所蕴含的精准内容,观察不够仔细,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理论实质。
        (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提高班内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难以解决而放弃学习数学,不利于学生的数学习惯的养成,即便应用了情境教学,其教学的效果仍旧无法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应用对策
        (一)借助趣味性游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教育教学中应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找到其优点和缺点,将传统的教学想法进行转变,以往有很多小学教师由于其教龄较长难以短时间内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改变,无法使用全新的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学习更多的教学思想,明确在当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且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教师需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一些知识教师认为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相对较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开展不同的趣味性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做到事半功倍,让学生通过比赛或者是竞赛的模式,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了解学习中的相关技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奇心相对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借助学生这一独有的性格特点改变原本的教学模式。


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设置更多的趣味教学活动,或者是在课堂开始之前,借助悬念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创设悬念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深究意识的内涵,确保数学学习的高效性以及准确性。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进行探究,能够激发、感受到数学独有的魅力,强化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发现、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相对较好的数学教学方式,需要逐步落实分层教学的理念,并且体现出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能够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境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习特点
        明确问题情境的设置,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但是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还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进行设置,任何一个教学情境设置都需要取材于生活,但是在取材生活时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做到预知情境,即将生活与情境相融合,教师也能够想到学生在情景中会面对哪些情况,学生有能力去面对怎样的突发状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情景。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迁移,将生活与知识相融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能够将更多的全新生活情景放入该知识点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利用情境教学时,也不能忽略情景中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不可以顾此失彼,如果仅仅为了教学中的趣味性而失去了知识性,则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借助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很多小学生都已经开始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想要了解到的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眼界也在逐步地开阔,学生的个性化更加突出,反应能力更强,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能够进行一刀切的教学,而需要了解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因材施教,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也需要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争取在更短时间内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情镜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更加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做到可持续的教学发展,满足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利用旧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而新知识的存在则是对旧知识的提升和补充。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也能了解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学习新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能找到一个最好的落脚点,帮助学生稳固、复习,同时帮助学生预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了解新旧知识存在哪些不同,进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姜双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0(20).
[2]吴胜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