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 郝莹娟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郝莹娟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德育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语文教师担负着读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陕西延安宜川县第一小学  郝莹娟  716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德育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语文教师担负着读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取向;实现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更加凸显了当代小学的教育目标,也显现出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的性格、品德等能够健康成长。小学教育阶段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能够渗透德育的课文,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从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课外阅读和活动、班级管理等细节中渗透德育,强化教学中的德育效果,并通过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式,确保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理想,让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如沐春风。不管是哪个学科,都离不开德育教学,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性学科,和德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对于知识来说,他们的感知能力不高,很多学生无法判断是非善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强化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语文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现有的教材,对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合理的安排,注重德育教育的阶梯性。小学语文各个教学环节,不管是语文课文的讲解,还是写作、阅读教学,都应该渗透必要的德育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
        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语文教师增强德育的重视度,以立德树人为取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本质,更加倾向于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首先,德育不只是课程教育,而是一种全员性的“大众教育”,它面向的不仅是语文课内的学生,同样是面对全校师生,要让每一位校内人员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其次,德育是要让学生完成立德树人,以防思想意识出现偏差,让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刻秉持原则。再次,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教育方能完成,所以语文课程的德育不能仅立足于当下的教学环境,需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构建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并让德育一直延续下去。最后,语文课程教育并非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意味着德育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要“接地气”,采用标语宣传、课程渗透、人文知识普及、德育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但掌握一定德育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做到学生“德智体”的全方位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
        3.1通过互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当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最多的动作就是被动记录。


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讲,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缺陷,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不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对其教学内容也无法进行有效思考和探寻,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积极性。因此可以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充分掌握学生思想与心理动态,对教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守株待兔》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性教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与意见进行总结与调整,让学生对守株待兔的含义理解得更到位,而且能够在课文中学习相关道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2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积极寻找其中的德育素材
        课本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中不仅有很多关键性的语文基础知识,德育知识内容也十分丰富。所以,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需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根据课文知识的特点采用渗透德育的方式教学。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小诗,接着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探讨、交流雷锋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人们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课本之外雷锋的英雄事迹,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首小诗。小学语文教师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能够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在对课本内容进行细致化的讲解,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之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雷锋有关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主动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努力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后也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点就能充分地说明,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也能推动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升。
        3.3在生活素材积累中融入德育
        写作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所接触的读物非常有限,但其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事情和人物,从生活中汲取各种写作素材,最终喜欢上写作。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课本讲述了有关景色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走入大自然,通过草丛、林间的观察和漫步,近距离接触小河和鲜花等,让学生身处自然中,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从中找到自己的灵感。这种生活素材的积累,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去真想、真看、真感触,最终得到发自内心的真写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感悟等能力,也能让学生用生动而淳朴的语言描写和赞美身边的事物,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通过日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品德,发掘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德育价值理念,将德育知识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现阶段需要强化语文德育教学工作,注重内外因素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为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更具备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艳玲.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79):45-46.
[2]潘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探究[J].科幻画报,2020(09):130.
[3]乔淑艳.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77.
[4]张珊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93.
[5]贾润霞.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读写算,2020(25):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