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民间美术砖壁画《跃鲤图》进课堂摭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张林毅
[导读] 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绝佳素材,也是发展学生美术素养,激活其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跃鲤图》作为宁化民间美术的典范,很有必要将其纳入美术乡土教材内容,使其得到更多学生的赏析与认同。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张林毅

摘要: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绝佳素材,也是发展学生美术素养,激活其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跃鲤图》作为宁化民间美术的典范,很有必要将其纳入美术乡土教材内容,使其得到更多学生的赏析与认同。文章分析了《跃鲤图》进课堂的重要意义、途径、以及课后拓展与反思,对于做好传统民间美术传承与普及很有必要。
关键词:砖壁画《跃鲤图》;进课堂;重要意义;途径;拓展与反思
        宁化民间美术砖壁画《跃鲤图》走入中小学课堂,是在教育界新课标改革,实施“文化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的。作为宁化美术教师一员,我们要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挖掘民间美术资源,让宁化传统的民间美术得到更多的学生认知并认同。
        一、《跃鲤图》进课堂重要意义
        作为客家祖地,宁化有自己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宁化的地方文化主流是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如畲族文化,以及其他如美食文化等。因此,宁化客家传统文化既保留了传统中原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是研究古代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与土著居民的融合中形成自身新的特点。其中,民间艺术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们是闪耀在宁化这块红土地上的民间瑰宝,值得后人好好去继承。坐落于宁化革命纪念园的“跃鲤图”就是值得我们挖掘的美术资源之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美术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欣赏领略这一民间瑰宝的风采,使之能够被年轻的一代更好地接受。我们要将艺术欣赏融入美术课堂。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充实了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学会欣赏更广阔的美术天地,领略不一样的美。学生时代是学生培根铸魂的关键时刻,欣赏乡土民间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具有特别的意义。《跃鲤图》进美术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性,丰富民间美术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探求新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宁化客家人的自豪感。
        二、《跃鲤图》进课堂的途径
        1.引导学生鉴赏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最后实现创造美。美术是一门以研究视觉形象为立科之本的学科,专门以研究图像、研究“美”美为主,相对其他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魅力。《跃鲤图》教学课件中的图像要求精美,图片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内容需要,也要处理精美,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视觉美。在完成《跃鲤图》教学设计的课堂作业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力的和创造力,创造不一样的艺术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自由的驰骋。
        2.综合实践发展能力。实地考察美术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综合能力。砖壁画《跃鲤图》坐落于宁化城关北山公园,城区的老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可以组织带领学生一同前往参观,或者是学生自己或者小组的形式前往北山公园考察。


应砖壁画的图像构成、创作意图、制作工艺等方面研究,可以拍照、制作小视频、写生创作等在课堂中与同学们分享,增加学习砖壁画《跃鲤图》的兴趣。
        3.把握课堂做好示范。打铁必须自身硬,亲其师而信其道。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堂精彩的课,都需要老师做足充足的准备,把教材读厚,把课文教薄,课堂才能具有感染力,学生才能跟着你的思维走,认真听讲,学习新知识,学技能,情感升华,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跃鲤图》进课堂后的拓展与反思
        这节课分析了《跃鲤图》的整体布局,赏析其蕴含的祈福含义,洞察其壁画主人的创作意图,解析砖壁画的工艺流程。从而让学生体验这幅民间工艺制作表达的象征意义,蕴含的精神内涵,理解其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幅鲤鱼图浮雕,运用“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表现了鱼跃龙门这一题材,体现了民间美术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寓意性、象征性。然后布置学生做练习,请您结合《跃鲤图》这一民间壁砖画独特的艺术特点,思考客家人寄托其美好祝愿的形式有哪些?客家人这些独特的寄托形式与手法对您有什么启示?
        1.鉴赏意义。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象征性、寓意性、寄托性。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自己身边、家族、邻里,都有哪些美术工艺作品?人们热衷于它们的目的何在?进一步感受美术融于日常生活的事实,进一步体会客家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与向往。保护客家民间美术,有助于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特别是传承客家人崇文重教、刻苦拼搏、奋发上进的精神。挖掘《跃鲤图》精神内涵,创作意图,德育价值,保护宁化民间美术,传承宁化客家人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
        2.问卷调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堂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关于现有的宁化民间美术的保护措施、作品类别、传承发展等问题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宁化民间美术的了解情况,认识到当下宁化民间美术传承问题的严峻性,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专业拓展。围绕《跃鲤图》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播放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短视频,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也可以是老师提前制作好的一些有关于鱼跃龙门的实际考察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的美术专业优势展示绘画功底、设计能力等,展示自己提前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敬佩同时又心生激动、向往之情。
        宁化民间美术作品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宁化民间美术《跃鲤图》进课堂的研究与探索活动,学生在美术鉴赏的学习过程中,鉴赏了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有效的宣传和发展了客家文化精神,形成和发展了客家名族文化意识,增强了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吴雪芳.宁化客家民间美术——跃鲤图 教学设计[EB/OL].百度文库.
[2]王水.民间美术进课堂是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双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4):117-118.
[3]田浩、常梦恬.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20(09):155-158.
本文系宁化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客家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ZXKT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