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胡弦
[导读]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育是改革的共同目标,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施过程中背离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方案,实施经验不足。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    胡弦

摘要: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育是改革的共同目标,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施过程中背离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方案,实施经验不足。因此,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迫切需要培养正确而有效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现代教学理念是有效教学,它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具体地说,高效率教育的概念即为,高效率教学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不断发展,而高效率教学又是一系列过程策略。其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
        一、研究的意义
        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学一点,学生少吵闹,少劳累,少浪费,多休闲,多快乐,扎实进步。国内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自主教学”的理念,但对其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讨。从目的上讲,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变量促使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有效教学的开展有两个制约因素:教师需要知道如何促进学习,教师需要如何提供学习经验。因此,不难看出,明确目标定位就是着重于实现预期目标。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特征
        从教师层面上来说,好的教学技巧,全面的文化素养,科学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素养的基本特征。精心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积极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技能。
        优秀的师德修养是高中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师德表现力在教师行为中是思想、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职业观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课堂授课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和严谨的学风,坚信自己能够掌握所教授的课程,并且向学生传递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同学们对物理很感兴趣,也很相信,所以他们全神贯注。物理教师要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感情交流,让学生“亲近老师,相信自己,爱自己,欣赏自己”,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1创造性地分析和使用教材
        物理教材是物理科学知识、方法思想和道德的载体,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物理、发展物理认知结构的源泉。施霍尔明斯基曾说:老师越随意地使用课本,他的故事就越富有情感,学生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就越少。打破老教材的知识体系,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例如,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不能盲目地跟随,先做实验,再去学习理论。当实践性探索能力不强时,教师可先从理论逻辑推导,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内涵的理解,再进行实验验证。可以沿科研成果的实验过程去验证具体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物理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将教材转化为教材,因材施教。
        2.设计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并在一定的情境中被诱导出来的,即情境。情境创设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呈现富有挑战性、诱惑性的感知材料,并加以运用。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最佳、感性、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思维,激活思维,增强记忆欲望,使物理知识顺利地传递给学生。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自身的优势,精心创造各种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情境,促进快乐、愉快的学习。
        首先,了解冲突情况,认知冲突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新知识信息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信息不相容。其次创建原始物理问题情境,所谓原始物理问题情境,是指自然和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未经加工的、具有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原始物理题的主要特点是容易向学生传达“真实”的物理现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被物理模型包围,头脑中充斥着球体、灯杆、木块、斜面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他们无聊的物理现象来生动地填充。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使物理课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生活,感受物理知识的真实应用。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观察能力、提高物理思维和物理抽象能力、提高物理空间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回顾这个问题,笔者觉得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反思,还不够全面。一是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从理论上审视、分析提高高中物理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充分体现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具体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还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二是“有效教学”的普遍理论,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方面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够丰富。如何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等,都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师思考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涂刚.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人间,2016,214(19):129-129.
[2]张义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7,35(2):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