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陈维和 李贵山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水平与提升学生理性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作用。随着新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上也逐渐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中心校  陈维和      657100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小学  李贵山 6571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水平与提升学生理性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作用。随着新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上也逐渐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教学资源具备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更加生动有趣的知识归类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模式。在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教学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氛围,合理引导与利用教学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课堂建设  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教育已经在传统意义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互联网+”的时代与信息化潮流来势汹汹,社会各行各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也纳入考察范围,小学数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也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方位融合网络资源与信息渠道,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化发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对建设现代化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问题的引入,启发学生思考与认识的能力。
        1.1计算机软件对实际问题的模拟再现
        数学课堂的开始需要好奇心的引领,新课往往可以利用电脑软件作图和智能化设备创造出生动的问题情景,在贴合现实情况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与直角相关的图形、建筑等,供学生深入掌握直角方面的有关知识。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使其在看的过程中了解直角特性。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有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将生活中的常用品通过PPT形象的展现出来,并在学生欣赏完之后引导其进行思考:哪些图形是直角的,通过直观的区别与认识,学生可有效掌握直角的概念与应用。此类方法是将信息技术渗透进教学课堂,拥有学科性、艺术性、科学性的统一,有机地达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1.2智能动画构造全新学习框架
        对学好数学的最好反馈就是实现以一举三。在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引入当堂课教学所需的工具以及VR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在感性层面接纳新知识,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建联系构造学习框架。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前期通过3D建模以及VR技术将日常生活的物体或是立体图形展示出来,启发学生探究“物体”相关知识的好奇心。


在学生充满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可将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重组各个面会搭建成什么新的立体图形。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体相关的知识,而且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拆解、重组,构造了学生全新的学习框架,拓展了学生思维。
        2.将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作为教学的数据来源
        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字敏感度以及初步认识数字与实际的关系,例如,讲授《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把大数据资料从云端下载后,可直接用于学生认识时间数字的实验,针对教师预设的与时间相关的数据问题,让学生结合本已掌握的加法减法等数学技巧,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差别,提升学生对时间数字的敏感度。数据资料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重复查阅等特点,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后进行时间计算法则的练习。
        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搜集处理信息
        一直以来,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教材唯一了,学生对于知识也需要多元化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是纯粹的依靠教师的指导。通过采用教材与网络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掌握一定的课程相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以及数据的分享,更大限度地让教材知识回归生活,拓宽学生对知识点的课外积累,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指导不再是填鸭式指导而变成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也是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新时代下跟随潮流的思维方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用教材引导作为框架,多渠道的网络信息作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处理信息和认识数学应用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取代传统教学的静态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语言和黑板上的文字符号是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来源更加丰富,具有多种感官同时传递信息的功能,便于呈现教学难点,把学生固化的传统思维过程解放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动态的声音、动画、录像、甚至实时的摄像来引导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直观提炼,从本质上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告别课堂情绪上视觉上的单一。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合理使用,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找到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辅助以及延伸的定义,明确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服务的本质特征,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率,让学生在对数学软件感兴趣和享受于多媒体智能化设备带来的科技体验的同时,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创建数学思维,在新时代下成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弄潮儿。
参考文献:
[1]章剑为.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2)
[2]冯林霞.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科学导,,2020,(5)
[3]王亚强.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9)
[4]李云山.基于网络空间学习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式探究[J]. 学周,,201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