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李国泉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李国泉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点。而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实践的现代化宗旨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核心素养的培育,旨在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应用,从而发展综合思辨能力。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中土小学校 李国泉   628468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点。而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实践的现代化宗旨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核心素养的培育,旨在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应用,从而发展综合思辨能力。本文拟从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入手,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目标,讨论小学教学学习习惯养成应当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全面成长、综合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积累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旨在能够从数学层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因而除了科学文化的基础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机制,以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作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积极的教学策略,以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宗旨,顺应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
        (一)培养自觉意识,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独立、自觉学习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自觉、规律地学习。它来源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压迫,使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便养成自主决策、自主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形成积极且独立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独立性,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在小学低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教师教授、课后记忆来巩固学习,往往还停留在机械性学习的阶段,一旦进入高年级,这种学习方式便不再适用。通常学生能够理解和记住教材中的公式和概念,但涉及到具体应用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解题方式去解答,提高其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和新时代“教”与“学”的要求下,教学实践主要关注少儿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


因而作为教师,需要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数学学习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在学生跑步时思考追及问题,鼓励他们去联想,回忆坐车时,遇到的相遇问题等。能够自己给同伴出题,并且一起计算。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应用的角度理解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带着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去学习和探索数学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鼓励合作,在交流中不断总结提高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情绪。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学习了“正数”,让学生自行探索“负数”的概念,从零上5℃和零下5℃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互动、合作、交流,授课形式也需要向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每个人都表达见解,在同学们互相的纠错更正中,知识得以被巩固,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合作原则是共享的体现,只有通过分享合作,才能不断开拓思维,养成不断探索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识水平。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地制定教学目标
        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的践行,就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目标、内容及策略,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需要因材施教。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往往对于数学应用有着极高的天赋,学习方式较为轻松自由。而一些逻辑思维较弱的同学,由于未从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多成功体验,容易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从而出现课堂知识还未消化,课后还需要额外补习,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还磨灭掉了学习热情,因而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积极引导。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巩固好基础知识。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积极疏导,帮助他们分析是学习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尝试解构解题思路,帮助其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改进教学设计入手,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考察,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和认识深度,还能够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其探索兴趣,在际教学中,不断增强课堂互动、交流分享的效果,在总结中提升自我,巩固所学,从而全面而综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 尝试·分享·导学——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