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龙洁梅
[导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上,朗读是学好语文和表现语文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件累人又枯燥的事情。首先,要让他们肯开口读已是一个难题,而就算成功让他们开口了,要让他们能真正地“朗读”,而不是拖读、顺口读等,又是另一个难题。

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石马小学  龙洁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上,朗读是学好语文和表现语文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件累人又枯燥的事情。首先,要让他们肯开口读已是一个难题,而就算成功让他们开口了,要让他们能真正地“朗读”,而不是拖读、顺口读等,又是另一个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肯开口读,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特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情”激趣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养成了拖读或是顺口读的坏习惯。拖读,俗话说就是“拉牛上树”,读得有气无力的,像是几顿饭没吃一样。不要说读的人,听的人也觉得辛苦,这样还能让学生对朗读有什么兴趣呢?而顺口读虽然也挺流利,不至于有气无力,但是读起来不要说有感情,连停顿也没有,读到哪里不够气了就在哪里停顿深呼吸一下再继续读下去。这样读起来很快就会累了,学生还愿意再读下去吗?这两种读法,都是学生为了完成老师所给的教学任务而敷衍了事,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想要读的,只能叫做开口读,而不能称之为朗读。
        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按要求读,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情”激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情”,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感情。学习课文,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激发他们自身的感情,引起他们与作者的共鸣,令他们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从而“情”溢于胸中,欲一吐而快,唯有靠朗读来抒发。这时,让他们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乃属有感而发,就能感情朗读了。这样激趣,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做到了无痕迹。
        这两年,我都是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为了不让学生自低年级起就养成拖读或顺口读的坏习惯,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训练他们朗读课文的能力。如在教学《快乐的小青蛙》一课时,讲解完课文后,我问学生:“你也觉得小青蛙又聪明又勇敢吗?你想像小青蛙那样聪明和勇敢吗?那么,就让我们向小青蛙学习,一起读出小青蛙的快乐和自信吧!”学生们肯定都想成为聪明勇敢的好孩子,自然激发了向小青蛙学习的感情,也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感情朗读课文了。
        二、以“境”激趣
        环境是能影响人的心情,从而也能影响人的行为的。所以,我们要为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创造好的环境。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朗读氛围,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开心情、无拘无束地去进行朗读,即让学生敢于开口。


毕竟,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读得不好,老师否定,同学嘲笑,谁还愿意再读下去?所以,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多点宽容,毕竟任何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潜移默化也能达到目的。如以前我教学五年级语文时,班上有一个从分校转过来的女同学,由于没有年轻教师的辅导,她的普通话很不标准。第一次指名让她读课文,就闹了不少笑话,让同学们笑了好一顿。还没读完,她就不愿再读下去了,无论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再吭声。看着她涨得通红的脸蛋,我也没辙了。下课后,我找她来谈心,跟她说这不是她的错,只要肯努力,她一定可以练好普通话的。之后,我总是抽时间给她辅导普通话,而且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找一些重要段落让她一字一字地跟着我读,直到读好了,又让她回去多练几遍,然后在第二课时再指名让她读。由于早已练熟了,她读得很好,获得了同学们赞同的掌声。从此,她的自信心就回来了,总是自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而对于其他一时读不好的同学,我也不会责备或强求,而是让其课后多跟读、多模仿,在练习和模仿中掌握要领。
        三、以“式”激趣
        这里所说的“式”,是指朗读活动的方式和朗读形式。再精彩的活动和游戏,玩得多了,也会厌倦,所以就连网络游戏或电动游戏都是层出不穷才能吸引人去玩。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就是让学生读就行了,也要花花心思,搞搞“新意思”,把枯燥的朗读变得多彩一点。
        首先是朗读活动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者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又或者是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等等。如一些简短的诗歌或散文,就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追求优秀的表现而跃跃欲试,自然兴趣激增。对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烈的课文,则可以找一些合适的音乐,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情喷薄欲出,顺其自然地激发朗读的兴趣。而对一些比较难体会和理解的课文,在指导他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他们跟着录音机或老师模仿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本来读得不太好的情况下,跟着录音机或老师读后,竟然能读好了,于是兴趣也就来了。如在教学古诗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如在教学写景散文时,我就找些轻柔舒缓的音乐让他们配乐朗读。对一些有深度的课文如《西风胡杨》,是一篇含有象征表达手法的课文,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就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听了几遍课文录音,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文段,我都作一次范读,再让他们听着录音一起读。而第10课《我家门前的海》又让他们配乐读。
        而在朗读形式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等。如教学简短的诗歌或叙述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小组读或是男女生分读。教学比较多对话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对于一些分节连贯的诗歌,则可以让学生开火车朗读。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朗读训练的兴趣,就要让他们不觉得朗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而是发现朗读的精彩,发现朗读的益处,从朗读中找到乐趣,学到东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无论是什么方法,都是教学的好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运用,去实践,去开拓的教学手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