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程万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程万木
[导读] 生活化教学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旨在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统一,引领学生在生活案例、现象和问题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    程万木   408300

摘要:生活化教学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旨在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统一,引领学生在生活案例、现象和问题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就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来说,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最大限度唤醒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学生在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应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误区
        第一,生活化教学目标缺失。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的学习中,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但是在具体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依然以分数作为唯一的目标,并未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难以借助数学知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根本无法凸显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第二,数学内容缺少生活元素。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认同感,最终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但是就当前而言,教师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时,在选择生活素材的时候,常常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从实现生活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如此一来,由于生活元素选择不够科学,弱化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生活化教学模式落实的路径分析
        (一)更新观念,树立生活化数学教学观念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时,应立足于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新型教学观念。教师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灌输,还要注重能力的开发,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次,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单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发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生活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体验生活、感悟数学,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重塑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不再单纯着眼于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获得情况,而要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开发与利用生活素材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还必须注重生活素材的开发和利用,使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最大限度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的效果。具体来说,在挖掘生活化素材的时候,应注意: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素材。


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数学学习素材的时候,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选择与其相接近的素材,只有确保生活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相接近,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提升生活化教学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和利用生活素材的时候,应多观察、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二,合理筛选生活素材。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钻研,围绕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选择与其相契合的生活化素材,确保所选择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应对选择的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化”加工,尽量将其中存在的非数学元素、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元素进行排除,使得选择的生活化教学素材能够突出所要传授的知识点。
        (三)实施多层次、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加强教学手段的更新与优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多层次、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1.生活情境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将整个数学课堂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体验中,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立足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确保设计的学习情境,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其生活经验相类似等,才能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结合生活案例开展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就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其年龄比较小,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以至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原理与概念等。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的内容,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等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将两者有机融合到一起,最终促使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强化数学知识学习。
        3.开展生活原型合作探究。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使其牢牢地扎根于生活这一土壤中,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素材的探究中,探究数学问题,最终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紧紧围绕“生活化数学问题”开展讨论、探究等。如此,不仅深化了数学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注意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的误区,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科学地开发和利用生活素材、开展多层次和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58.
[2]高彦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N].白银日报,2020-06-27(3).
[3]马有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育革新,2020(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