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博 郭玉岫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天津 300000
摘要:“1+X”证书试点工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结合专业特色谨慎选择证书制度试点,探索适合美术专业的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字:“1+X”证书制度;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职院校;课证融通
一、引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创新性地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1”指的是学历证书,一般由学校颁发;“X”指的是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截止到2020年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发布了四批《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应的试点企业名录,其中包含第三批的数字创意建模、游戏美术设计和第四批的动画制作、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影像处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证融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1+X”证书试点制度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线上商业方兴未艾,在后疫情时代的文化设计、游戏、多媒体等产业井喷式爆发,正是需要大量创意、设计和制作人才的时代。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影视动画、电子游戏、多媒体传播等设计、制作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等相关或相近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X”的实施不仅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在创意设计时代背景下对培养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1+X”证书试点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专业与工作匹配度的认知:
进入本专业大多是因为喜欢绘画、动漫、游戏等的学生,但对于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习能掌握怎样的技能,这些技能今后能从事怎样的工作表示困惑。其中一些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较好的学生,在面对真实工作时也会产生畏难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相关工作。“1+X”证书制度的企业试点都是相关行业的业界领导者,其制定的工作任务和评价标准都是基于实际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引入“1+X”证书试点考核作为学生对学习成果和工作能力的检测。学生通过取证也增加了对专业的认可和对今后工作的信心,做到心中有梦,手中有技,脚下有路。
2、有利于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
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基础、构成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3DMAX应用,分布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专业技能课Flash动画设计、原画设计、三维渲染制作等分布在第四、五、六学期。这些课程都独立进行,不同的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各科通过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业进行评价。这样的课程安排,教师不能系统的讲授职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学生不能通过课程了解今后职业的的方向,不能很好的找到课程之间的职业关联性,只是一味的就课学课。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的考核,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形成以适应“1+X”证书取证的专业课程模块。创新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
3、有利于学校软件和硬件特色的发挥
我校设有美术设计与制作、美术绘画、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以前一直是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职业技能考评点,拥有完备的实训设施,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能考评工作。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变化又承担了ACAA认证考核工作。这些优势都是能做好“1+X”证书制度的试点的先决条件。
三、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实施
1、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1+X”证书课程模块的建立
在教育部公布的1+X证书中数字创意建模、游戏美术设计、动画制作、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影像处理等多个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与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可以针对不同的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调整相关的专业核心和专业技能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块,用“1+X”证书作为专业技能的评价标准。
其中数字创意建模证书的初级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二维基础设计理论、三维模型制作以及二维软件知识等的职业技能要求分别对应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图案基础、构成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3DMAX应用等课程,可以将这部分课程打包成数字创意建模的课程模块。按照“1+X”数字创意建模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相应等级的考试,对通过考试的学生发放相应等级的“1+X”证书。
2、评价体系
“1+X”证书制度的试点,使得职业技能等级的鉴定也可以由有资质的学历教育机构实施,这就为传统的职业资格鉴定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2]。评价方式改变了过去的单独学科期中、期末及平时表现评价的方式,逐步转变为多学科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包括案例的完成自我评价、网上评价、试卷和现场考评等。评价地点可以是校内实训基地、相关企业项目培训基地或真实工作场所。评价内容可以与职业标准、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等结合。聘请企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作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主体;鉴定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次或多次。鉴定的过程可以采用课上和课下的网上云平台进行。
“1+X”证书制度试点刚刚起步对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评价工作要做到:
(1)完善考核标准。在企业试点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增加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完善考核标准,将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质量、行业认可度、教学标准、学生认可度等指标作为培训评价组织的重要考核内容。
(2)组建专业的考核队伍。建立有企业专家、专业人士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专业化且具备实践经验的考核队伍,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对证书考核与工作能力匹配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呈现,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3)及时反馈考核结果。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应的培训评价组织,并作为其下一阶段工作改进的依据,完善培训评价组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3]。
3、活页夹教材
完成一个证书模块的认证需要思考学生应完成哪些课程才具备取得该技能证书的能力,进而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重建或重组[4]。因此,“1+X”证书制度下的相关课程模块和相应教材都是一种混合体,它包括现有作为基础的课程和教材,也应包含对接企业实际、技能等级标准的指导性课程和教材。通过梳理“1+X”证书模块及标准,制定实训任务和技能项目,从而开发编制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实训指导书,将其以活页形式体现出来。
“课证”活页教材在编排印制时,可按传统教材逻辑顺序进行,但在形式上应是活页式,且应附加空白卡片或笔记本式书页,确保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取用、自由增删、随时总结,充分发挥学者的主体性。教材活页化是任务导向式教材的主流形态,可最大程度保证“1+X”证书制度配套教材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4、师资的培训
教师是1+X证书制度落地的关键[5]。作为一项新的学业证书制度,必须要有双师资质的高素质、多元化教师来实施和完成。学校要安排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政策的学习,要和相关的证书企业试点共同对教师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相关教师的课证融合的培训。同时让一线教师走出校园,参观访问,深入企业,掌握业界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最新的专业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4、设施的提升
为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和实施证书考试的顺利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施更新就必不可少。实训基地应以“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构建,在保障原有设备资源应用尽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进行实训条件的改善,以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的要求。
四、“1+X”证书制度试点的展望
1、引入更多“X”证书
在已确定的《“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应的试点企业名录中,游戏美术设计、动画制作、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影像处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与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应的岗位相关。在做好数字创意建模证书试点落地工作的同时,调研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引入更多的“X”证书,给学生更多的职业选择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完善教学和考核机制。
2、其他相关专业参与考试
在完成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建设基础上,对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开放考试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考试,为更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选择。
总之,“1+X”证书制度从2019年第一批5个证书发展到到今天300余个职业证书,反映了我国对职业技术型人才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和对职业教育体制框架下,人才培养模式、技能要求、评价体系的一种全新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尝试和探索“1+X”制度下的教学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5-13)[2021-03-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李政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J].职教通讯,2019(03):30-34
[3]许宇飞、罗尧成 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问题及治理 [J].职业教育研究,2021(5):18-22
[4]吴慧、罗婷劼、刘港 基于“1+ X”证书制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 [J].高教论坛, 2021(4):83-86
[5]丁馨.从1+X证书制度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J].教育与职业,2021(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