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影 孙加琦 田伟力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无菌手术患者7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组(优质护理组,n=400)和常规护理组(n=3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切口延迟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切口感染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8.7%(29/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炎症反应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9.9%(33/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延迟愈合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0,常规护理组为7.5%(25/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护理组为94.3%(377/400),常规护理组为83.3%(279/335),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无菌手术;降低切口感染率;应用
引言
骨科手术应用中存在切口感染问题,其影响效果可大可小。为此有必要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骨科手术应用中对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有效影响。一般来说,相比于常规护理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深度改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无菌手术患者7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组(优质护理组,n=400)和常规护理组(n=335)两组。优质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22例(55.5%),女性患者178例(44.5%),年龄13~69岁,平均(41.3±7.5)岁;体质量指数18~28kg/m2,平均(23.5±3.5)kg/m2。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13~17岁27例(6.8%),18~30岁90例(22.5%),31~60岁250例(62.5%),61~69岁33例(8.3%)。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186例(55.5%),女性患者149例(44.5%),年龄13~69岁,平均(42.2±7.3)岁;体质量指数19~29kg/m2,平均(24.2±4.1)kg/m2。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13~17岁23例(6.9%),18~30岁72例(21.5%),31~60岁210例(62.7%),61~69岁30例(9.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能够正常沟通;(2)均有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术前已有感染发生;(2)有精神异常。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疏导。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访视,并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为患者开导与安抚,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并给予患者积极乐观的引导,帮助树立正确面对手术的信念。(2)术前准备工作.术前2d主动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碘伏(1∶500)沐浴,备皮时小心谨慎,避免操作中利器刮伤患者的皮肤,可以酌情使用电动剃毛器、脱毛膏等工具除去体毛。(3)积极预防感染。遵循医嘱合理使用广谱类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等。强化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理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定期进行严格考察,组织有力的监管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程、工作方案与内容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检查,改传统刷手法为洁肤柔洗手液清洗,对外科的洗手流程予以规范,尽量规避医源性切口感染,对手术室环境予以完善并确保室内湿度维持在60%左右,温度保持在25℃,使用2000mg/L与5000mg/L的消毒氯与碘消毒剂对地面进行消毒,合理布局手术室,确保合理的手术范围,区分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对于连台手术,在间歇期需要进行空气自净化处理,处理时间30min,进一步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4)规范手术用品。对于手术器械,均需使用高温高压蒸汽予以灭菌处理,对于不耐高温、不耐潮等器械,则可以选用低温等离子予以消毒,强化管理及使用一次性无菌手术用品,并做好定期检查。(5)术中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操作进行规范处理,术中需要保护术区皮肤,减少细菌残留在皮肤毛囊上的概率,术中需要做好保暖,尽量避免低体温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确保患者静脉畅通并备好急救药物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切口延迟愈合情况比较
在切口感染率方面,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切口炎症反应率方面,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切口延迟愈合率方面,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护理组为94.3%(377/400),常规护理组为83.3%(279/335),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2。
.png)
3讨论
优化手术室管理,减少感染风险。(1)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可组建监督小组和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对手术室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手术室的改进措施,同时将各个区域的管理做到标准化。管理人员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实时了解手术室及工作人员的消毒情况,避免对空气造成影响。(2)加强无菌操作,提高无菌意识:积极组织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时以无菌操作为主,以此促进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的提高,同时在手术室操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强无菌操作的管理和监督。另外,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该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并做好防护措施。此外还要加强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3)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提升: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外,还要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技能,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完成手术室内的各项操作,保证能够和主治医生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减少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暴露的时间,以此降低感染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术前访视、心理疏导、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区域消毒、手术室环境干预、手术室温度、湿度的控制等预见式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的恢复,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影.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29+141.
[2]李红霞.解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7):121-122.
[3]许祖琼.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143+146.
[4]刘春香.降低手术室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优质护理模式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2):147-149.
[5]李梅平.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4(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