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范晓婷
[导读]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位于乡镇中的杜郎口中学以其所创的“三三六”模式而闻名。
        范晓婷
        聊城大学文学院  252000
        摘要: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位于乡镇中的杜郎口中学以其所创的“三三六”模式而闻名。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新颖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忽视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隐形课程的建设对于教育发展来说同样重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隐性课程
正文: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里的一个乡镇中学,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有限,但是杜郎口中学不管从硬件装备还是软件设施都优于本地区其他的乡镇中学。
一、人性化的基础设施
        杜郎口中学教学必备的硬装备和软件设施都十分齐全,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所需。
(一)被利用起来的体育器材
        杜郎口中学的操场与教学楼很近,学生一出教学楼步行50-100米就能到达操场,便于学生在短短的10分钟休息时间能打打篮球、运动运动,满足学生的自主运动需求。操场上有比较完备的体育器材,能够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需要,在研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能利用起这些体育器材,进行自主活动,放松身心。据我了解有许多的乡镇中学体育器材短缺,或者禁止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杜郎口中学与这些学校相比较,能够尊重学生的业余爱好,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
(二)人性化的桌椅选择
        杜郎口中学的桌椅选择符合人体构造,以板凳为例,普通的板凳是一块平直的方形木板,没有任何缝隙和弧度。但是杜郎口中学的板凳是有一定的下凹弧度的,而且是由长方形的模板拼接而成,板与板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符合人的机体构造,学生坐下的时候舒适度很高,能够减少久坐带来的腰椎疲惫,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
        杜郎口中学在注重显性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十分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隐形教育不像显性教育一样被安排在课表中,而是渗透在校园的方方面面里。
(一)“走廊文化”的建设
        走进教学楼内部,我们看到的不是整洁的白墙,而是一面面五颜六色的墙体。几乎每一面墙上都安装上了黑板,黑板上印刷上了格子线,以供学生往上板书。在教室内外的黑板一般是让学生上课使用,在教学楼内的其他空余黑板,一般是用来让表现优秀、书写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对于展示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于其他未被选中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树立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二)“室内文化”的建设
        而且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我所观察的七年级四班在教室的前面墙壁上张贴着各个小组的加减分情况,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小组的实时评价,对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有很大的作用。在评分表的上面张贴着这个班级获得的荣誉奖状,时刻强调着班级是一个整体,激发着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教室的右侧贴着一块彩色的小牌子,是在2018年11月张贴上去的,主题是“做优秀的自己”,内容里都在强调“目之所及范围内”、“因为我是一个......的人”这两点。既强调了学生本身的应该做的,又强调了学生身担的责任,学生既要有自我,又要有集体责任感,学生心系自己与周围,与杜郎口的校园文化建设自成一体。
(三)“标语文化”的建设
        杜郎口中学在注重显性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十分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隐形教育不像显性教育一样被安排在课表中,而是渗透在校园的方方面面里。杜郎口中学大门正对的教学楼有“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八字标语,一进学校就能看到这句标语,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时刻惊醒着学校中的老师要关爱学生,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除此之外,在操场上能看到四条以主席台为中心对称的红色条幅:杜口精英,敢闯敢拼,逐鹿赛场,谁与争锋。条幅上的标语振奋人心,不仅激励着体育赛场上的健儿们,还激励着每天都在这个操场上跑操的每一个杜郎口学子。


(四)“外墙文化”的建设
        在教学楼外面的墙面上,贴着彩色的海报,上面写着“促进男女平等,我们在路上,我们在期待......”。“男女平等”这一话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在去之前没想到会在学校的墙壁上看到特地强调“男女平等”的标语,这一标语不仅能对在校教师有所提醒,更是对无数进校参观的老师和家长的殷切叮嘱。以我自己从小学到高中所在的学校为例,都是城市里的学校,学校里贴的都是与学习有关的标语,比如“多学一分,超过千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类警醒学生的名言,未曾看到过特地强调“男女平等”的标语,所以在杜郎口中学看到这个标语,感到十分新奇,这也说明杜郎口中学真的做到了关注到学生本身,关注学生而不只是学生的学习。
(五)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丰富的校园活动是学校重要的隐性课程,学校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杜郎口中学中学每天都会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并且会组织学生定期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
1、阳光大课间
        在上午第二节课结束的时候,按照惯例学校会组织“阳光大课间”活动,全校学生全部到操场集合,初一初二围绕操场跑圈,初三围绕教学楼跑圈。跑圈的时候,学生需要佩戴白色手套,最前面的学生会举着自己班级的红旗,跑一圈即结束。学生紧接着按照班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每个班级再从前往后散开,前后保持一臂距离,随着音乐的播放,全体一起跳操。整个大方队的左边是教师队伍,教师和学生一起跑操和做操。值得一提的是,杜郎口中学跳的操不是大多数学校选择的“第七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它们选择的是音乐节奏更为活泼跳跃,鼓点更多,更有活力的潮流歌曲。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在旁边深受感染,情不自禁也跟着跳了跳,这足以说明这个“阳光大课间”真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与初中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相符合。
        跑完步,跳完操之后,全体学生面向主席台,在主席台上由学生主持升旗仪式,升旗礼毕。对于本周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由三名学生作为主持人到舞台中间,脱稿展示“一周要闻”。我参观的时候,有一位女生有点紧张,展示一周要闻的时候停顿了一会儿,才想起具体内容。我认为能站在主席台上,站在本校老师和许多参观人员的面前,就已经很勇敢了。最后三人还能顺利的播报完新闻,在内心觉得他们很棒,很有勇气。通过这种锻炼,学生能够更勇敢的展示自己,能够更有自信,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很喜欢这个阳光大课间。
2、实践基地
        在杜郎口食堂的右侧有一片空地,学校把这块空地改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基地,该实践基地被均分成方形的土地,每块土地上都插着写着班级的牌子。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物种植。我们参观的时候,实践基地里种植的小树苗,这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动手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很好的校园文化。
(六)“反思文化”的建设
        从我们进入杜郎口中学开始,就发现“反思文化”在这所学校十分盛行。从上午的听课开始,教室里的“评分板”实时记录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表现。第二节课之后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会有学生充当主持人在主席台上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无疑也促使着其他未受到表扬的学生进行反思。
        到下午的“教师反思大会”上,从主任到任教老师,以“马”为主题讨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老师们反思:老师既是伯乐又是千里马,要把学生培养成好马。反思完成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老师进行表扬。该老师板书充实、工整,能够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不足之处在于上课缺乏严谨性,没用普通话,课堂上的要求繁杂。这位教师反思结果:以后会将课堂要求进行前置,不要在课堂内进行过多的繁杂要求。通过这场反思会,老师们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上课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杜郎口中学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以“自救”为首要目的进行的教学课程改革,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杜郎口中学从以往的旧版“三三六模式”不断完善和修改,重新修订新版“三三六模式”,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又不断建设自己的隐性课程,大力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这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