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牛山,一座不朽的丰碑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李黄韬滔
[导读] 贵州省石阡县的困牛山是一座英雄的山。
        李黄韬滔
        贵州省石阡县的困牛山是一座英雄的山。
        困牛山三面临河、两面悬崖峡谷、四周高山环绕。当地村民上山放牛,只需守住上山的路口便不担心牛糟蹋庄稼,因此得名“困牛山”。 
        眼前的困牛山芳草萋萋、黑滩河水流潺潺,和其它地方一样,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显得很普通很朴素,谁会想这里曾血染大地、震撼神州?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西征由湘入黔,10月15日,红六军团拟经过石阡到印江与红三军会合,在石阡县甘溪遭遇敌人堵截。10月16日,红52团为掩护主力南撤转移,将围追堵截之敌引向石阡县困牛山。上困牛山后红军发现:四面高山被敌人占据,前有地方民团,后有追敌。在困牛山,红军组织了多次突围最后只剩百余名战士顽强战斗,此时,狡猾的敌军居然把当地老百姓推到最前面充当“挡箭牌”,眼看着敌军逼着老百姓一点点靠近,红军战士没有把枪口对着他们,而是被逼退到了山坡的尽头,退无可退,尽头那是一处20多米高的断崖啊。
        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甚至更小的红军战士,他们砸烂了手里的刀枪,100余名红军战士宁死不愿误伤夹杂在敌军中的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纵身跳崖。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8天后军团主力的成功会师,谱写下长征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100多条鲜活的生命啊、那些如花一般灿烂的生命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当时,他们或许咬紧牙关、眼里喷射着仇恨然后纵身一跳,像另一种飞翔,飞入困牛山的山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困牛山壮歌”,在大地上久久回荡。  
        红军在困牛山遭遇的战斗是悲壮的,同时又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用血肉之躯顺利完成了断后任务,确保了军团主力南撤在印江木黄顺利会师。
        厮杀声、呼喊声、枪炮声消失,静静的困牛山在如血红的夕阳中成为一幅悲壮、孤寂的画。历史见证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听到的是“黑滩河沟里枪声嚯嚯地响”、红军战士放声大哭”;看到的是“红军有一部分就在小河(虎井沟)跳崖”,“跳崖牺牲的红军一窖窖”(很多),“一个红军跳下崖屁股插在树桩桩上”……
        100多名红军官兵在困牛山集体跳崖的故事在当地一代传一代,至今谁也没有忘怀。逢年过节,村民们还来到当年红军跳崖的地方烧香烧纸祭奠英烈,这样的习俗已延续了数十年直到如今。战后,很多当地的老百姓都站出来帮助和收养红军。张云之等收养10多名红军,待伤病治好又送红军上路去印江找主力部队,红军要走时,群众拥来相送,依依惜别感动了在场的人们;黄再云收养的红军是湖南籍的潘有年,后取名黄明高;得救的红军还有邓来富、肖义发、董兰贵、陈世荣、刘建志等。解放后,失散红军的红军们还先后任农会主席、支书、乡长等。跳崖幸存红军陈世荣还常到川岩坝小学等讲当年红军跳崖的事迹。  
        《红二方面军战史》《长征大事典》等记载了发生在这里的战斗;《中共党史人物传》《黔山红迹》和地方党史资料等记载了困牛山战斗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近年来。

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壮举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国家档案馆、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先后派员来到了这里……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逐渐深入人心。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位于当年的红军跳崖不远处,碑名由开国上将萧克题写。纪念碑高10.5米、底座长9米、宽3米,呈火炬状。碑主体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旗山融为一体构成丰碑。底座前面,镌刻着原红六军团老将军的题词。“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这几个字苍劲有力、饱含深情,2008年,萧克将军在他102岁高龄时,颤抖的写下了这几个字。“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精神育后人”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为他们这样题词。八名老红军、老将军的题词(有的是在生前题写的),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大气大义的民族精神和百余名红军的豪迈壮烈。
        2019年7月,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系列报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百名红军用生命捍卫人民至上》,内容就是关于这场战斗的。视频中提到的陈世荣老人,就是当年从困牛山上集体跳崖的100多名红军战士中的幸存者之一,当时在红六军团十八师52团任司号员。他使用的那把军号至今仍珍藏在“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
        困牛山百余名壮士在生死抉择中唱响的革命壮歌,在民族精神中竖起了如山的脊梁!困牛山红军“宁死不误伤百姓”的爱民、护民情怀和“宁死不做俘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眼前的困牛山芳草萋萋、黑滩河水流潺潺,它们像在诉说着什么……
        硝烟散尽,丰碑永存。伴随建党100周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正走进困牛山,了解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的困牛山,更没有今天的自己。”想起几十年前在困牛山悬崖前牺牲的红军,困牛山村村支书张国玉说。
        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国家死而无憾;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国家宁死不屈;总有那么一些人,百折不挠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不屈的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红军,它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拼搏的坚定决心!回望过往征程,眺望前方道路,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砥砺奋进。革命先辈们留下的榜样感召、信念指引、精神滋养,是我们必须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甚至更小的红军战士,义无反顾跳下了山崖的身影……自从穿上这身军装,心中已有了坚定方向!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负青春韶华,争做时代新人。
        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困牛山是我心中耸立着的、一座高高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