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胡艳丽
[导读] 为了提升生物科学探索史的教学效果,选取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科学探究和合作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胡艳丽
        厦门市第十中学
        [摘 要]为了提升生物科学探索史的教学效果,选取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科学探究和合作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教师以问题导向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例题)分析、师生交流、学生相互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思考,使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让他们在教师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在交流互动的氛围下,逐步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
        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前不预习,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并且本节课属于生物科学史,对学习者学习比较枯燥,如果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才能使学生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质疑以及多探究。
        二、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应用
        本节课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第一次生物科学史学习,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很高,仔细分析下来,这是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经典案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过程,可将生命观念(素养一)、科学思维(素养二)、科学探究(素养三)以及社会责任(素养四)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相关的生物学规律,最终归纳出生物膜的模型。

        三、小结
        本设计采用“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血液透析的透析膜的功能出发,引出构建生物膜的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跟随科学家的足迹,探索生物膜构建的历程中,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并通过资料分析、板图及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构建模型,并不断修正评价,进而突破难点;最后,以概念图的构建,引导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构建流动镶嵌模型。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主动思考建构知识,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薇,张逸群.“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中学生物学》,200904.
2.刘兴.基于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楞次定律”的教学为例.《中学教学参考》,201806
3.曾志新,合理利用科学史,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设计为例,《新课程中学》,201307
4.江红,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在《空运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视界》,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