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华梦娇 阚冬云 李润芝
[导读]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华梦娇 阚冬云 李润芝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CNP标准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占比及围住院期指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呼吸机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其干预后的护理舒适度[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行为评估量表(FLACC)]及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呼吸机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采血、静脉穿刺时的NIPS、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标准化管理不仅可有效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且还有利于护理舒适度及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应用
引言
        新生儿身体发育不成熟,围产期窒息缺氧、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另外,新生儿对外部环境尚不适应,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导致肺炎、肠炎等院内感染。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个可以预先决定起点和终点的流程,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顾,以控制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CNP作为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后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是一种包含了循证护理、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并且成为提高家长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早产儿临床护理路径仍有进步的空间。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此,本次探究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28d者;②住院时间>48h者;③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实施护理措施前无感染症状者。排除标准:①家属参与意愿低,不配合临床工作者;②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会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观察组男52例、女50例,周龄1~4(2.36±0.59)周,体重0.66~4.21(3.15±0.86)kg;早产儿32例,新生儿窒息26例,高胆红素血症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其他19例。对照组男55例、女47例,周龄1~4(2.45±0.61)周,体重0.65~4.23(3.21±0.75)kg;早产儿34例,新生儿窒息25例,高胆红素血症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其他15例。两组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取得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及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确定实施小组成员,该小组共包括14名医护人员,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医师3名;学历:硕士3名,本科11名。根据研究设计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将小组成员按职责划分为资料组、培训组和支持组3个小组。资料组负责入院时知情同意书的填写、入院时一般资料的调查、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填写和出院时项目评价指标的收集;培训组负责科室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等的培训(2)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对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成员通过PPT讲解及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1~2h,培训次数为2次,培训地点为医生办公室。第一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袋鼠式护理的相关知识、理念、注意事项和本次课题开展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预期达到的成果,加深大家的理解,以取得合作;第二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意义、目的和实施流程方法及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填写的基本要求等,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变异及处理。在两次培训后,由小组长对成员进行相关理论提问及操作考核,确认实施小组成员能够掌握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操作中的基本过程,对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变异够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3)应用所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观察组患儿采用本文研究者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文献查阅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所构建的经预实验后形成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实施护理,依照临床护理路径文本具体护理项目进行干预。路径实施过程中,课题小组相关成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上的文本内容完成当日项目,并在相应的栏目处打“√”并签名、记录日期。对于没有完成的项目打“×”并记录在变异记录表,同时记录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应用期间,责任组长对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每周进行1次统计,护士长进行检查,并组织小组成员对变异记录表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患儿出院时,由课题小组相关成员收集并整理相关指标,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
        率为0.98%,对照组感染8例、感染率7.84%,两组新生儿感染
        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41)。
 

3讨论
        新生儿因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外界环境可破坏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新生儿在接受侵入性检查或器械治疗时易出现医院感染,而新生儿医院感染症状不典型,早期不易被发现。医院感染会增加新生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会严重影响临床救治,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监测十分重要,可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临床应加强监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可积极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新生儿健康。
参考文献
[1]应伟.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1):173-174.
[2]刘晓聪,夏幸阁,李华.临床教学路径在新生儿科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09):669-673.
[3]马建敏.临床护理路径对胎膜早破孕妇经阴道分娩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3):1031+1041.
[4]胡慧玲.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预防前置胎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12):49-51+5.
[5]邓翠丽.改良新生儿科早产儿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8):8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