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攀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五小学7515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课上教学活动期间,需要着重培养并提升同学们自主探索、主动思考、沟通协作的观念和能力。这不但属于新课改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更是现代化社会教学的基础内容。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分析和总结表明,将导学案运用到小学数学课上教学中,不但可以高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能充分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达成老师和同学有效沟通的目的,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切实提升数学老师的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章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在新课改政策持续贯彻实施下,过去采用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环境。在新课改政策中倡导将同学们当作主人翁,提升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互助团结、合作共赢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充分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现阶段,有很多学校都在对自身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完善,导学案便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导学案主要是指老师综合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构建出的导学方案,通过这一方案的协助,同学们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在导学案的促进下,同学们还可以在上课以前进行预习,精准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和教学目标等。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
通常会把学案导学的流程分成5部,(1)由老师讲出预习时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预习期间必须着重分析的内容;(2)引导同学们进行积极主动的预习;(3)当同学们进行了主动预习以后,需要认真分析和讨论老师制定的预习目标;(4)老师将预先制定的目标和同学们预习期间碰到的问题讲解给同学们;(5);老师在讲解完毕以后,组织同学们进行知识拓展。(学案)便是学案导学中的主要内容,属于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从中能够看出老师在课上教学中会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核心;其中(导学)一词则主要是指同学们主动学习或者协作学习、拓展学习、沟通交流时参照老师制定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导学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老师在对有关“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课上教学期间,小学数学老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而应该对导学案这一教学法加以重视和运用,使同学们能够对老师讲到的知识内容做到深入理解,与新课改中的制度标准相契合。将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当作基础,老师在构建导学案时需要参照物体观察的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实际中发挥的作用等,在制作完成以后可传输到特定的学习平台中,帮助同学们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以此有效提升同学们对课上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老师还应该在同学们预习期间提供对应的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分析和总结重点内容,以此不但达到改革创新的目的,还能高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性
在新课改政策不断贯彻落实期间,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悄悄出现了变化,老师不单纯属于知识内容的讲解者,还属于课上教学的构建人和同学们学习的引路人,并且,教学的核心也开始从老师的教慢慢变成了同学们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激发出同学们的潜质,帮助同学们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好习惯。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老师可利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手段给同学们编制出极具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案。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当作实例,老师在编制导学案期间必须着重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同学们重新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对以前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接下来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同学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利用割补法和数格子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主动分析和研究。
(三)课前设计学案指导预习
学案属于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方向标”,在开展预习活动时,合理适用的学案能够协助同学们精准确定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同学们还可以充分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期间,老师应该在上课以前对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上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加以详细分析和整合,同时明确导学的方法,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指引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如果想对学案导学方式进行合理使用,同时又想收获更好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在上课前对学案进行合理编制,所编学案必须同时具备育人的价值与合理性,通过学案确定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同时着手于同学们的具体情况,编制出层次分明的学案。利用学案帮助同学们在短期内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四)面向全体学生导学案“大众化”
部分老师编制出的导学案非常精致,但却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究其根本为该导学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未能综合每个同学的学习实情,进而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轻松,而有些同学则非常艰难。因此,导学案在编制之初就必须综合所有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需要遵循由简至繁的规律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因为考虑到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提高基础内容的导入率;而面向大多数同学则需要提高本课时中重点问题导入的比例;面向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提高疑难问题的导入量。总结来讲,老师的重点工作就是巩固基础、紧抓典型、提升能力。对导学案的推广和普及就是对新课标的执行,属于推动每个同学良好发展的关键路径。
(四)课后运用指导学生反思巩固
在过去的教学形式中,布置作业属于老师提升同学们掌握程度的重点方式。这种单纯布置作业的方式无法做到对同学们的对应指导,枯燥的学习方式无法帮助同学们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余时间践行学案导学期间,老师不但需要关注同学们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建立,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引导同学们不断进行反思和巩固,帮助同学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学们在主动学习知识以后,把碰到的问题放在课余时间去解决。对学案导学法的运用,帮助同学们自觉参加到课余学习时间中,同时引导同学们不断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结束语
总的来讲,老师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期间,老师应该将同学们当作主体力量,经过对导学案进行科学编制和合理运用,降低同学们的学习难度,并有效提升其主动学习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美君.关于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田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周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19(1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