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代凤英
[导读] 语文是中学学科学习的重要学习科目

        代凤英
        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逯家寨学校
摘要:语文是中学学科学习的重要学习科目,是中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对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对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优化自身教学观念,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因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日益受到重视。身为初中语文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教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革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许多中学教师都在为适应课程改革而不断进行探索,并且在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取得了很多令人可喜的成就。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于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仍是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诸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课程教学无法达到其应有的实效,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要真正改变这一教育现状,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理念,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探索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不管学什么学科,最终都和人本身息息相关,语文学科更是如此。作为语言教学本身,语文学习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出发,采用科学有序的方法,把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教学活动,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内容。
        举例来说,当教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课程时,在学生看雪之前,教师可以先考虑学生有什么个人的旅游经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旅游经历,并通过课堂教学与同学分享。透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阅读课文,分析文本情感。通过使学生回忆自身的旅行经历,回忆自身的旅行感受,进而代入文本学习,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融入作者的旅行经历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课程教学效率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


        二、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内容形象十分丰富,但也有一些小说和故事性很强放入文本,在对这些文章内容进行阐述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有目标、有计划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可以带着积极的学习兴趣进入形象生动的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一文本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有趣的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的活动实践出发进行学习,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相互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的人物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角色表演。角色确定后,让学生反复阅读相应的文本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语调,练习熟练后,鼓励学生还原文本故事。通过解读文本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表达人物的叙事状态,来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以趣味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文章中所写的情景产生亲切感,并在文章中感受到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适时提出思考问题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若此时教师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课时没有设计悬念,会使得整个教学像一潭死水,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容易分心,更容易滋生厌学情绪。而问一些有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进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实现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课程同步,科学设置学习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是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你还见过其他哪些类型的桥梁?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结合我国石拱桥的其他类型学说加以探讨。而且,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出现在课文中?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两座桥梁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同时让学生深入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有中国石拱桥的特色,为什么不选一座,而选两座呢?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在思考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渗透解题方法、寻找问题前提、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合作思考的机会,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样的语文教学手段,来真正提高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丁桂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50-51.
[2]杨永发.少教多学  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名师在线,2019(27):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