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吉曼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新教改的推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会语文学科的文学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从全局出发,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统筹全文,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且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出发,对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较大的地位,阅读不仅体现在课堂,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由于一些因素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多数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品味较低、阅读能力差,以至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加强重视,创新完善阅读教学方式,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地推行,明确指出了,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理解并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阅读后具有自己的阅读体会。而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明确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设计与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将阅读内容呈现,也要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涵,传授高效阅读技巧,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未明确
教学改革正积极踊跃到各个中小学,而教学目标就是朝着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来。但是,有一些学校或者是教师不愿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导致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自然而然,在具体教学实施的办法中,也就远离了新课标的标准。有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论是何种类型文章,都用一种方法解读,其实这样并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相反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只为了应试教育,传授学生语文阅读方法,但其实这种教学观念有很大弊端。语文阅读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考试,还有更长远的目标。
2、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在仍有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多做阅读练习。多做阅读练习确实能在学生巩固新知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只会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缺少创新能力,也可能会变得只记死答案,而不会自己深入理解、体会文章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几乎是以教师为主体,但实际上新课标的标准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在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阅读与写作兼顾
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写作能够将知识进行转化。许多的文人墨客文学水平之所以高,重点就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通过大量阅读才使得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掌握足够多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实现读写结合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阅读,然后让学生口头分享故都的秋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第二遍的阅读,这次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反映秋天的句子或感动自己的词语,并将句子或词语画出来。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在行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之后,经过我的深层讲解,学生们掌握了文本的基本内涵,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趁机,我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写写家乡的当下季节,如此,巧妙实现了读写结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订有关的阅读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祝福》课文过程中,在具体教学过程环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问题,比如:谁能说说祥林嫂周围的人是如何面对她的不幸的?祥林嫂的命运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设计有关问题,让学生在品读环节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己的学习行为是为自己未来发展打基础,如此才能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从德育层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精神与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或校外阅读活动,比如“经典文学阅读感悟分享演讲”或就某一文学作品中提出的观点展开“辩论赛”,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乐趣以及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阅读兴趣,以此促进阅读能力发展。
4、合理选择阅读内容
有教育界专家学者说过“教材中的多数内容均是例子”,这句话不仅体现出了作为的作用性,也明确了教材仅仅只是能够起到引导作用,由于教材内容有限,真正的学习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去拓展,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丰富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及阅读材料所体现出的内涵,才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语文能力,最终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5、灵活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提问,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巧用问题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阅读的突破口,逐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动物游戏之谜》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速读文本,再用问题来引导他们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随后,为了让学生深入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笔者又提出了一个更有难度的问题: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一般说明文的文字都比较枯燥,但是本文却充满着趣味,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有的学生抓住文中的“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认为作者巧妙地利用一系列的动词,如“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等,形象地描绘出了叶猴玩耍时调皮机灵的姿态,使文章更有吸引力。有的学生抓住文中的“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拉着树枝荡秋千”,认为作者将动物游戏的场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能让读者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6、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高中生处在学习的冲刺阶段,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高考准备阶段,而教师也沉浸在追赶课堂时间中,为学生灌输较多的考试考点,课堂的气氛紧张而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涨。随着语文高考日益变革,语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出现多样化趋势。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高考改革的需求,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轻松,增强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课文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针对本课文开展朗诵比赛,教师要适时对读得标准、读得有感情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蔡元培发表这篇演讲的含义展开小组讨论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开设自由阅读课,学生们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阅读能力,增强了语文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进行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议论,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嘉念.浅析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8(35):213.
[2]魏灿芬.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03):353-354.
[3]梁艳丽.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纳税,2017(3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