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东
泸定县冷碛镇中心小学校 626101
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学任务,教师有必要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当前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优化数学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口算速度与能力以及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口算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引言
口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掌握口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而在目前小学教学状态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逐步退化,很多学生依赖于计算器,口算速度比较慢,正确率较低。这样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口算速度有待提升
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口算速度的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口算的精准度。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口算速度较快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强调,放缓口算的速度以保障计算准确率。这种片面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口算教学的应用价值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教师对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不重视
经过研究发现,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还对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到了高段数学课堂,教师认为大部分繁杂的计算都可以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只要掌握解题技巧和数学知识点就好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眼里变得可有可无。高段教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算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够透彻,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口算能力,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已经不再需要专门的训练了。学生习惯于用笔算或者计算器代替口算,教师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样的运算方式更加方便,或者认为这仅仅是学生的个人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用计算器、笔算来代替口算就形成了习惯,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学生知识掌握薄弱
部分学生在口算学习时并没有理解算理和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和运算顺序运用也不够熟练,以致在小学高段口算时出现错误。例如,在口算分数乘、除法时,错误约分;在口算小数乘、除法时将小数点位置搞错。有些学生口算甚至以重复练习和机械记忆为基础,这对记忆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其口算能力的提高会受到限制。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强调口算教学引导,培养良好口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其提高口算准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口算时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口算习惯是影响学生口算结果和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口算运算要遵循一看、二想、三算、四验四步基本流程。一看:学生在口算练习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不仔细看题,而计算失误的情况。例如,在口算时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等。因此,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看清每个数字和符号,避免出现由于看错题而影响口算结果的情况。二想:在看到口算题目后快速思考运算的顺序。三算:口算过程是关系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口算运算时,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的情况。为此,教师在学生口算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照运算的步骤,严格进行运算,避免口算时出现进退位错误的情况。四验:三年级的学生即使熟练掌握了运算方法,也难免会出现各种运算失误的情况。
所以,在学生进行口算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完成口算后进行简单验算,并逐步养成运算后进行检验的习惯。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运算思维,又可以大大提高其口算的准确率。
(二)有效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针对小学生喜欢看视频及动画的特点,可将某些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比如,在小学低段教学“10的组成”时,可以边出示“凑十歌”边播放视频,这样将规律形象化,生动化,学生乐于接受,印象深刻。在小学中高段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可将计算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良好。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可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直观演示和克隆拖动功能,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充分体验,以期达到弄清算理的目的。例如,小学低段在教学“平均分”时,可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现场实践来分一分、圈一圈,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内涵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口算必将得法,计算时游刃有余,当然不易出错。
(三)讲清算理,优化算法
算理和算法的一直都是口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低年级的孩子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很难直接在头脑中理解算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口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进行具体操作,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形成具体表象,以便于理解算理。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从实践开始,认知实践活动在学生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计算教学中,有许多计算的算理需要经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他们更愿意去自己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孩子充足的探讨时间,有选择、有优化地总结不同算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探索规律,提高速度
口算教学与训练应当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凭记忆进行口算。因此,要提高学生口算技能,就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等,并能够举一反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应用。以后,当学生遇到此类的题目时,可直接利用规律,简化思考过程,算数结果脱口而出,极大地提高了口算速度。
(五)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不断要求学生进行口算,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调换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升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例如,进行“分数与分数相乘”知识点口算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预习,然后每个人编写出一个分数相乘的口算习题,让教师回答,教师在回答过程中,要将自己的口算技巧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进行互问互答,可以增加口算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断提升。
结束语
当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学生情况及以往教学经验,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成香.关于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现状与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71-72.
[2]张东录.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幻画报,2020(12):191-192.
[3]张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陈全忠.试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9(10):102.
[5]王巧云.小学口算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