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玲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
【摘要】现代社会讲究文化与艺术同行,除了文化知识以外,更关注学生的艺术层次,而美术能够与人产生心灵的碰撞,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方面。其中要重点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因为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美术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开发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美术学习。此外,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懂得创新,多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使其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创作者。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正文】开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作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四个方面。旨在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艺术的创造者。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在学习美术时产生良好的舒适感。今天主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初中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艺术的创造者。
一、开发学生视觉和听觉,成为艺术的感受者。
首先处于这个时间段的学生来讲,对美好的事物都充满憧憬,并且有着一种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这种特点,将其转变成教学优势,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下生活中存在的美好风景,让其在课堂之中感受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好,使其能够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音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灵魂的作品。同时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为今后的美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了审美感受能力,才能够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画作之中,使其具有灵魂。
二、开发学生的灵感,成为艺术的欣赏者。
美术本身就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灵的碰撞,使观看者能够充分感受到画家的心理状态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说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者就要拥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其次,懂得欣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一些创作的素材,帮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与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己的画作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具有发现美的眼睛。
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美的事物也会充满欣赏状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画作,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其产生创作的欲望。
三、开发学生的潜力,成为艺术的创造者。
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着无尽的发展潜力,并且这种潜力是十分珍贵的,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改变其固有的美术思想,帮助学生走上艺术的发展之路,真正成为艺术的创造者。此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改变想要模仿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进行美术创作,积极发挥其想象能力,迸发出学生无尽的潜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某一事物让学生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来展现自己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要懂得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创作,在作品之中注入灵魂,真正成为美术的创作者。此外,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画展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参与其中,与更多优秀的画作进行对比与学习,弥补自己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升华与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发学生的审美创作能力。
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针对不同的学生就是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实质性的美术知识,发现更多艺术之美。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其学习到更多的绘画技巧与配色技巧,教师再适当引导学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特殊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创新,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自己的综合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升华。
【结束语】美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艺术,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创作能力综合能力得到升华,使其真正成为艺术的创造者。学习美术需要创新创造的思想,教师也要懂得创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造方面的培养。从小抓起,让美术生拿起画笔,创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使每一幅画作都充满灵魂,使我们的美术事业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美术生懂得去创作属于自己的画作,让别人也感受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参考文献】
[1]丁瑜.浅谈初中美术的生活化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60-161.
[2]康宏军.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