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孟祥雨
[导读] 音乐作为艺术学科,能帮助学生陶冶艺术情操,

        孟祥雨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学科,能帮助学生陶冶艺术情操,也是对学生艺术审美的有效培养途径。在我国对学生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教师群体开始重视起学生的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作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必备环节之一,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能否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学习。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导入;  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知识应用和音乐欣赏。纵观现有的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活跃但学习注意力却有所偏移,教师更多时候需要向学生反复强调才能完成课时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对引导学生适应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性,而后结合课时内容辅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工具,从而完善课堂导入环节,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入精彩故事,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普遍对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的歌曲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连聆听欣赏的耐心都没有,更别提鉴赏了。然而,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精彩、耐人寻味的创作渊源和典故,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与其相关的精彩故事,以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
        比如,在学习《化蝶》这首歌曲时,我们可先为学生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段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当我们返回来正式学习这首歌时,学生就会对这首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且能够加深他们对这首歌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复习导入法的合理应用
        复习式导入法在各学科中都被教师所广泛应用,是课堂导入环节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接触世界音乐文化,还能令学生学会音乐应用技能。初中音乐中所包含的乐理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弱的初中生而言未免还是有点枯燥无趣。俗话说“温故而知新”,由此可知新知识的学习基础是建立于旧知识之上的,而初中音乐的课时安排相对于其他主修科目较少,两个相邻课时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因此复习导入法更适合用于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对此教师应将复习导入法引入课堂,通过语言引导、歌唱回忆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能逐渐将乐理知识聚拢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牢固的知识体系,最后顺利进入正式课堂教学流程。
        例如在《摇船调》的课时教学中,其对应的上一课时为《时刻准备着》,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所创作的爱国歌曲,该歌曲整体曲风沉重严肃、气势雄浑,其中歌曲的附点、八分休止符等复杂节奏为教学重难点。对此教师在课时导入时应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歌曲吗?”,以此勾起学生回忆。

紧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齐声歌唱《时刻准备着》,并迅速回顾歌曲节奏、附点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再次加深知識印象或者完成自身知识的查漏补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将上一课时中所使用的部分课件在导入环节选择性播放,通过课件充实复习导入内容,从而彻底落实导入环节的应用。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创造课堂导入情境
        目前初中生群体的感觉认知能力仍处于成长期,因此教师群体若是直接开展教学活动只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情境导入对于改变学生课堂学习心态和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难以迅速完成课间玩耍状态与课堂学习状态之间的顺利切换。而音乐本身不仅是以其精妙的技巧、乐器等表面形式震撼人心,其真正能动人心弦的是以音乐形式所传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应对导入情境的创设引起重视,利用当代趋于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在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为学生营造合理情境,融入“以情动人”的理念,令学生在导入情境中既能初步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又能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进而取得理想的导入成果。
        例如在《梅花》的歌唱教学中,该歌曲改编自宋朝王安石的诗,歌词颇有哲理意蕴。为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导入学习体验,教师在课前可预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搜集我国比较有名的梅花品种和对应图像如素心腊梅、金钱绿萼梅等,并将其与优雅舒缓的纯音乐共同制作成导入课件,而后再在导入环节将课件内容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有特色的背景音乐增添课堂导入趣味,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然后教师再播放梅花凌寒绽放的视频,引导学生将歌曲内容与视频内容产生联系,最终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行后期情境学习。
        四、递进式提问导入法的合理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之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之一,实际上提问也能被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中。探究心理是多数初中生所具有的主观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就可立足于学生群体这一意识特点,尝试将提问的形式隐形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艺术本质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落实学生的艺术思考行为发展。
        例如在《百鸟朝凤》的课时欣赏教学中,该乐曲旋律欢快,利用唢呐这一乐器充分表现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烈景象。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中先播放该乐曲片段,请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三个问题“你们知道唢呐长什么样子吗?”、“请思考播放片段中所模仿的是哪种鸟儿的叫声?”、“你们想知道百鸟朝凤是什么样的吗?”。在此过程中,教师以环环相扣的问题推动整个导入环节的进行,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使学生在间歇性思考中体验更多的音乐学习快乐。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落实,既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喜爱课堂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设计相关的导入环节内容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逐渐培养自身音乐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感受艺术情感,同时为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发展提供多元化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子娜.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新课程,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