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 肖燕莉
[导读] “三环五步渐进式”作为新课改催生出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慢慢渗透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

        肖燕莉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二小学  528421
        摘要:“三环五步渐进式”作为新课改催生出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慢慢渗透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它以一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打破“教案式教学”,开创“导学式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拓宽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体验学习,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三环五步渐进式;导学案;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构建以生为本的“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何有效推进“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作出初步探讨。
        一、“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案式—导学式”的教学过度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引入了信息技术,并借由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满堂灌”到“引学堂”的改变。
        (一)重“三环”, 以“学”定“教”。
        “三环五步渐进式”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下图1所示。新模式里导学案的引入,让教师由“主教”变成“主备”,更多精力放在了课前,做到知学情、备好课、做导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复习;课后教师还要对课堂是否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力、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为标准进行反思总结。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全面推进生本教育。
        (二)走“五步”, 以“导”引“学”。
        国家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实现学生多维度的发展,它将课堂分五大步层层推进。
(三)开发“导学案”,确保“三环五步渐进式”模式。
        导学案的开发是对教材的二次解读,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紧扣教材教学重、难点,围绕新课标的“四维目标”,为知识点的渗透设计对应的能力点,把知识点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习,激发学生思考,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因此,开发导学案需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具有导学性。导学案需对学生具有指导性,方便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学习,在理解角度、学习方法、理论应用上起指导作用,让学生由“。”产生“?”,由“?”再转变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疑惑、知识建构的过程。
        第二,具有基础性。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以大部分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活动的难度系数应具有基础性,方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第三,具有可探究性。经历“说、辩、写”多角度的学习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要有可探究性,活动要有可操作性。
        第四,具有层次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能力也不同,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过于简单、基础的导学案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具有开放性。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有可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一)新授课的“三环五步渐进式”教学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为例进行实践性探索。
        教师课前备课: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导学案。下面是导学案的主干问题:
        一区:自笔者理解探究,实践枚举法。


1、自习课本68页例1,说一说对于题目中的“总有” 、“至少”你是怎么理解的?
2、杯子代替笔筒,请你用4支笔和3个杯子研究这个问题。把4支笔放进3个杯子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把放的结果有序地记录下来。
3、根据记录结果你是否可以验证“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4、经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
二区:反复探究,发现假设法。(尝试解答,如果解决不了可留作课堂与同学们合作探究)
1、除了一一摆放,你能想到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验证吗?
2、这种方法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惑?
        全程由学生主持,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知识建构过程,全面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实现课堂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复习课的“三环五步渐进式”教学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复习课是“枯燥无趣”的,而“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模式在复习课上的尝试应区别于新授课,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应用性、新颖性。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常见的单位》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实践性探索。
        课前: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围绕导学案进行复习、梳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不会的地方,课中重点听讲或提出质疑。
        课中:1、学生主持:由学生开场,引发讨论,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
        2、学生展示:学生根据导学案,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收获。
        一区趣味复习:读一读“马小跳”的日记,找出“日记中的数学错误”。
        二区记忆中的单位:(       )单位,相邻单位进率是:(       )
                            (写出你能想到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单位)
        三区梳理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3、学生质疑:台下倾听的同学根据汇报同学的答案、说法,如果有不同的,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或是进行评价补充。(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
    4、学生抽测:根据一区到三区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地抽测。
        课后:联系知识,感受生活中的单位运用;根据导学案做好笔记,及时复习掌握。
        “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经由“学生主持、学生展示、学生质疑、学生抽测”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发展学生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实践探究、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能力,全面推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表达。
    三、“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后的反思
   如以前翻转课堂的提出一样,“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也面临着考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容人们忽视的问题。
    第一,教师由课堂“主讲”转战课前“主备”,除了要熟悉学情之外,还要根据学生水平,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教师工作量增大。
        第二,学生作业量增加,负担变重。导学案是“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意味着学生除了要完成当天的作业外,还要完成一份额外的导学案。因此,加大导学案的基础性、思维启发性,做好导学案的内容分配,均衡选做题与必做题的比重是笔者日后设计导学案的主要方向。
        第三,学生板书、教师板书还有PPT有机结合的难度增大。在同一个问题上,不同学生的生成有时也是不同的,学生的板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另外,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的适时点拨流动性较大,难以与学生板书、PPT找到融合的契机。
        经过实践可以发现,“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案式教学”到“导学式教学”的转型,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如何有效地推进“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社会培养素质型人才,这将是笔者接下来在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发展方面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新艳.“三环五步”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9):118-119.
[2]羌羽.初中数学“三环五让教学法”的课例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07):77.
[3]黄翠英,覃小平.“三环、五步、八法”教学模式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8(Z4):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