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冯晓东1 谌业伟2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鄄城县引马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8;2、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菏泽市  27461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个地区的人文因素有着相对独特性,因而不能应用统一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特色举措,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农业经济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1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扶持,但是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手段依然十分落后,单个、零散的农户生产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现代农业管理的难度,因此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首先,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广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农民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全面完善经济体系,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政府出台相关管理制度,高效规范农民的劳作行为,降低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地的危害,最大限度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耕地的零散性与不合理性,最大限度保障农业种植与生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式发展。
        1.2规避制约因素
        目前,国家虽然实施了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但是城乡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经济差距,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代化生产的难度。首先,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具有广阔的耕地,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为农业生产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其次,要秉承绿色、循环理念,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与优势,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污染。
        1.3助推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比如环境破坏、土地资源紧缺、水土流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端逐渐凸显,既缺乏生态效益,又缺乏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应重视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作用,从宏观角度入手,引导人们革新生产理念,通过运用大型播种机和收割机帮助农民生产种植,在农业种植的全过程运用先进设备,抢占市场先机,加快农产品流通,实现生产和销售共赢。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2.1农业经济信息流通不畅
        在现代社会下,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对提升人类生产与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人们积极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改善自身生活。虽然如此,农村农民缺乏互联网技术,应用仍然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展农业管理工作。电视、报刊这种传统的媒体是农村农民获得农业经济信息的依据。农业经济信息更新、发展的较为迅速,单纯依靠传统的媒体获得信息,不足以全面地认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利于指导农村经济有效发展。除此之外,农村的网络设施建设不健全,进而影响了农民及时全面获取信息。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要积极地从保证农业经济信息流畅的角度出发,优化媒体农业信息传播工作。
        2.2缺少健全经济管理体系
        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经济管理工作,否则农村经济管理会因缺乏经济管理体系而陷入无序的状态,降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其中,在缺失经济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农村农民就难以获得全面性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同时容易加大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为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工业迁往了郊区、农村等。虽然城市环境得到了缓解,但是影响了农村生态发展。比如,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料等未经处理排到了河流、水沟中,这对农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带来了极大影响。而工厂排放的废气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不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途径和策略
        3.1健全管理制度
        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需要切实对农村经济建设各环节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和可行性。确保农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够全面贯彻落实,而避免变成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并且,管理制度的确立作为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平稳运行的关键,更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系统化管理。其次,还需要积极引导各级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保证经济管理制度的应用高效性。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根据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来进行改善,以进一步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和可行性。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土地,合理进行农业生产,并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加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3.2增强管理意识
        增强各级人员管理意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籍此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要确保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为后续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自身管理方法,以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其次,加大宣传力度也能增强各级人员的管理意识。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能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吸引更多的人自主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并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要倡导科学化管理,吸引管理者的同时也要提高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并加强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管理中收获得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实现人生价值。
        3.3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问题也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分析当下农村建设环境,合理调节农业产业结构。首先,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调整,认真全面分析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积极关注农作物生产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度,从而积极改变单一化产业结构。其次,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也值得重视,要利用好现有一切条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确保农村经济高效发展。
        3.4加强人才培养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严格把关人员选拔环节,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和目标,明确人才选拔标准,保证选拔的人才能够与岗位实际工作需求相符合。其次,要大力培训现有人员,帮助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前沿理论、技能等熟练掌握,且能将其高效应用于管理工作实践当中。要拓展培训模式,如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的优良模式与成功经验,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吸收。最后,要落实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客观、全面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够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出来。
        结束语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农村经济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相对于城镇经济仍相对滞后,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去加以调整,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郑巧銮.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产经,2020(20):73-74.
        [2]刘红梅.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4):173-174.
        [3]毕洪生.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江西农业,2020(12):124-125.
        [4]付玉军.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西农经,2020(11):68-69.
        [5]徐艳娜.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