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周丽兰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通过化妆品来修饰自己,因此化妆品产业的发展也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身份证号码;44142419891012XXXX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通过化妆品来修饰自己,因此化妆品产业的发展也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但化妆品的使用也不由得令人担忧安全性问题,很多人都担心化学用品用在身上可能会造成敏感等问题,而当下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向着科学化、天然化的方向发展,在保障化妆用品安全性的同时也对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料的选择便成为了一项关键问题。
        关键词:化妆品;产品原料;原料选择
        引言
        在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成为了国际第二大的化妆品市场。化妆品通过多种原料进行设计加工形成的混合物,主要用于美妆修饰,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产品必然要对安全性负责,化妆品原料安全性则是确保产品安全的关键前提。为进一步提高化妆品的使用安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8年便制定了有关化妆品原料的管理法规,可见原料的选择对于化妆品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围绕化妆品原料展开论述,分析化妆品的分类与常用原料,论述了部分化妆原料的新型替代产物,最后探讨了关于化妆品原料质量管理的有关建议。
        一、化妆品类型
        化妆品一概念所涵盖的产品类型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多数人认知下的美妆产品,也包括许多清洁产品。根据化妆品的用途与功能性来看,可以划分美容、清洁、保护以及部分特殊功能化妆品。符合行业生产标准的分类则主要以生产工艺进行区别,根据产品外形外观和生产工艺、配方等,化妆品类型包括乳化产品、粉状产品、表面活性剂溶液产品、气溶胶产品、凝胶状产品、膏状产品、锭状产品等,大约可以划分14种化妆品类型。
        二、化妆品常用原料
        对于产品生产来说,制作原材料的质量往往对成品质量具有直接性作用,对于化妆品来说也是如此,并且化妆品本身种类繁多,原料种类也十分丰富,并且原料来源广泛,凡在化妆品生产期间使用的物料都属于化妆品原料。化妆品原料按照用处和效果可以划分基质原料与辅助原料两种。前者是化妆品的主要原料构成,占比更高,而后者占比更小,相比之下多起到了配合与辅助作用。基质原料作为配置化妆品的主体,具有粉质、油质、胶质、溶剂等4种类型,除却基质原料之外,其他物料则归于辅助原料的范畴,例如香料和色素,以及各种中草药与添加剂等。
        三、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选择
        某化学公司推出了PelemolD5R原料,为模仿环戊硅氧烷的感觉特性而研发。矿物脂虽然是很多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有很多并不喜欢石油基原料,而通过非石油基原料进行替代,可以有效解决很多消费者对于化妆品安全性的担忧。还有一种替代品为蓖麻子油和氢化蓖麻油与巴西棕榈蜡的混合物,由CEM公司研发生产。
        羊毛脂是近些年广泛应用的原料,并且在油相等方面也深受推崇,但因种种原因,目前也开始研究替代品,其中有很多原因是否属实尚未可知。LCW公司研发的原料Covastrol是通过有机认证的一种替代物,由甘油异硬脂酸酯和油菜籽甾酮以及小烛树蜡的混合物,该公司研发的这种混合物原料的持水力相较于原本的羊毛脂要高出许多,并且在光泽性方面也相差无几,能够有效对抗皮肤鳞屑和粗糙等症状。同时羊毛脂还有一种替代品在法国某家公司在2009年时被推出,INCI名为霍霍巴/葵花籽蜡聚甘油-3酯,根据已公开的资料能够了解到,这种原料也能有效替代传统羊毛脂。


        为提高化妆品产品的天然性与安全性,许多化妆品企业都开始研究性能多样且效果独特的混合物,CRM国际公司推出的Bio-Inov乳油系列产品在质量与功能性方面十分理想,有着不同于其他化妆品的质地与使用感受,还具有着优秀的皮肤耐受力与穿透性,而且产品都属于乳脂产品,在原料结构上十分稳定,Bio-Inov乳油产品在原料的选择上优选橄榄油和摩洛哥坚果油等混合物,和传统乳油对比之下,Bio-Inov乳油在产品柔性与乳脂形态方面显得更加优秀。此外该公司也研发了植物甾醇与橄榄不皂化物及特殊油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产品,如甘油硬脂酸酯和氢化植物油等混合物,这些原料的吸水性非常强,可以实现20余小时的不间断水合作用[1]。
        四、化妆品原料质量控制建议
        (一)美白原料管理建议
        我国于201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并明确规定了美白类化妆品中禁用组分铅、砷、苯酚等检测方法,但针对化妆品的质量规格以及功效评价、检测方法却没有进行明确规定,或部分规范中尚存漏洞,导致化妆品原料的管理与使用可能面临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对此需要不断完善美白化妆品原料检验方法与产品功效评测方法,针对美白产品原料进行功效评价,借鉴台湾及韩国对于美白化妆品原料的监督管理模式,设立美白剂安全用量限制与美白原料准用规范等,提高美白原料的管理力度,确保原料使用的安全性[2]。
        (二)植物类原料管理建议
        含植物原料的化妆品在消费者眼中往往是天然的象征,而天然的植物萃取原料相比于化学生产的原料更加安全,也更贴近各种敏感性人群,因此植物原料的研发与推广是现代化妆品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但在此背景下,科研单位或企业在研发植物原料过程中,也要全面把握植物类原料的基础特性,研究植物类原料中功效成分的含量与吸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毒性等。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也要针对植物原料的质量安全制定明确标准,标准可以包含植物的使用部位、来源情况、性状检验、理化特性、炽灼残渣等。安全控制指标中也要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纳入指标检测体系之中。监管部门需要提高植物原料的功效与安全性评估,制定有关的评价指导方法与标准,把好植物原料化妆品的质量关和安全关,为化妆品消费者的安全及信任予以保障。
        (三)原料安全性评估
        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估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研发人员对原料进行应用范围、毒理资料、最高摄入量等进行评估,同时还要掌握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数据,从而为安全评估提供可靠支持。若原料安全性数据不足或难以支持评估论证,则需要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或经皮毒性试验,并且实施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等,试验过程中也要针对有关规范中指出的防腐剂用量进行安全评估,部分非准用防腐剂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检测,才能有效控制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
        (四)原料配伍评估
        化妆品的原料配伍可以参照化妆品配方配伍标准,原料配伍性的高低往往表现在是否存在沉淀、是否出现浑浊等表面可观察性状,若产品在研发生产期间,对丙酯、甲酯等原料没有处理好,那么很可能会存在析出结晶等现象。采用含Ca2+离子的配方中,也要重点评估是否会形成难溶性钙盐。采用乳化剂时也要重点把控乳化剂的使用方法,避免产品出现分层或凝絮等问题,把握原料的配伍评估,能够有效降低化妆品安全风险问题[3]。
        结束语
        目前化妆品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为人们赋予美丽但也可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化妆品原料对产品质量来说有着直接影响,在绿色自然的行业理念下,更应当探索更新、更安全、更自然的化妆品原料。
        参考文献:
        [1]刘美玲,牛红军.化妆品原料的选择[J].江西化工,2015(03):123-124.
        [2]胡芳华.化妆品原料的选择[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32(08):45-47.
        [3]张凤兰,石钺,苏哲,王钢力.我国化妆品原料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药事,2019,33(12):1365-1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