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灏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形成和品格塑形的关键时期,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和道德素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必须要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品德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通常自己自己讲满一节课,这样不仅加重了教学压力,还会让学生长期被动的接受学习,造成懒学惰学的思想。同时,仅以理论教学,也使得课堂较为枯燥,缺乏活力,在教学中没有融入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将教材中的品格情操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为改善德育教学现状,教师应改结合学生的生活,拓展认知范围,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
引言: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进步,及时革新教学方法内容;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说教学过程不能仅局限于一定地域,要学习融汇认知范围,提升学生的眼界认识;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说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要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国家发展考虑。针对教学现状,现代化教学要充分发挥“趣”、“活”、“实”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问根据小学德育教学的理论,结合新课程下素质教育对德育教学的要求和现行的德育教学现状及新时期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方法建议,以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提供参考。
1“趣”
(1)创设情境
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身德育素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德育教学效率,要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范围的情境。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德育课堂的亲切感,更加的融入学习中。
(2)讲故事
小学生的年纪特点就是爱玩爱听有趣故事,因此,品德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将德育知识融入课堂小故事中,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德育情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如教学《悄悄话》一课时,我针对尊敬老师这一点,给学生讲了毛泽东、朱德、华罗庚等名人尊师的故事,以及学生中尊师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从而加深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国防训练基地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加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亲身的体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是很好的德育践行方法。
2“活”
(1)课内外结合
如教学《数新房》一课之前,利用双休日,我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风光图片、风俗传说等,再让他们数数家乡的新房,然后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调查,最后自由访问一位脱贫致富的新人物。让学生人人都掌握一手原始的材料,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提供出来,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主导与主体结合
如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时,我让学生抓住"劳动"与"光荣"、"懒惰"与"可耻"这两对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去理解,由学生悟出;劳动能创造幸福生活;劳动能创造社会财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劳动光荣。懒情会使人好吃懒做;懒惰会做社会的寄生虫;懒惰会危害社会,所以懒情可耻。学生纷纷表示要热爱劳动,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围绕教学中心,采取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既不能仅以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又不能舍弃书本全然采取生活情景教学。新时期的教学,必须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图片,小故事等,与课堂讲解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
3“实”
德育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德育课堂要带领学生将传统美德传递到社会实践中。将理论教学的品德行为落到实处。现代化的德育教学必须要重视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好。具体的落实中,教师可以阻止学生上街道、校园等公共场所拾捡垃圾,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通过带领学生到养老院看望老年人,让学生形成尊敬老年人的品德;清明时节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培养学生致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操;通过教育学生回家给父母到一盆洗脚水,教育学生形成感恩的心。通过一系列落到实处的品德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崇高的道德水平。生活中处处都有道德,我们现状融洽的生活环境就离不开良好的道德观念体系的影响。因此,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养成崇高道德品质的重要帮手。要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际自行发现道德知识,并学习其中优秀的品质。
只有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协作培养,才能让学生的德育素养最大化的提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德育教学观,他们认为德育教学的责任都在于学校与他们无关。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观点,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来自于家庭的情感支持,而缺乏学习的信心。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在明理的同时育情,在育情中明理,以文中之情动学生之情,以教师之心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操感染中自觉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信念,从而激发他们自觉投身于寻求真、善、美的行动中。
结束语:总之,德育教学要开辟多种多样的途径,建立一种多元的、立体的、开放的德育模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丰富多彩,又有实际的效果。把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一项与知识传授并重的工作来抓,使学生道德品质呈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丽.浅谈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趣、活、实[J].孩子天地,2016,000(028):P.35-36.
[2]王吉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趣,实,活"[J].大庆社会科学,2009,000(005):140-141.
[3]曾璞.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文理导航(中旬),2012,000(017):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