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实践载体,实践之中,教师必须着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应教学目标。为此,教师需积极主动地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并转变授课模式,着力构建创新型高效课堂。本文重在探究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给教师们作为参考,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造策略
引言: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着力提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授课达到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策略来创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生动程度
情境具有烘托课堂氛围、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生动转化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情境还能够方便快捷地还原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热情[1]。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起来通常会感到较为吃力,这是制约授课效率提升的一项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充分认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重视在正式组织授课前对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读与分析,充分把握其重难点所在,并围绕这些重难点内容组织情境创设素材,以此进一步提高授课效率。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及电子图文教具等多项教学工具,是情境创设的重要助力,信息时代,教师应重视借助互联网广 泛整合优质网络教学素材与内容,制作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课件中相关素材内容,有效创设出生动直观的情境,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设计与情境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学习主体性。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化的数据,比如“本校校园内不同种类树木占百分比”,之后分别展示以本组数据为基础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效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于这两种统计图的差异和各自所具备的优势进行思考,深化其对于扇形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帮助其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归纳,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 的。
二、引入生活素材深化知识理解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是深化学生关于数学和生活之间关系理解、塑造学生形成从数学学科视域出发进行思考这一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效课堂的创造而言,同样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2]。
为此,教师应充分明确目标授课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应用生活化素材组织课堂讨论及实践应用环节,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应 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节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调动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获取家长当前的存款情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存款方案,记录好本金、存期、利率等关键信息。之后在课堂上,大家可以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享,之后根据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按照存款方案中的利率对利息进行计算,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百分数模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相应计算方法,切实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优化实践环节促进能力发展
实践性是数学科目的根本特征,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只有充分确保学生具备应用课堂中所学习和接受的知识去科学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称得上真正实现[3]。为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地位的局限性,重视对课堂中的实践环节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实践,从而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推动其主动建构关于知识和方法的个性化理解,并在实践之中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营养午餐》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应在给出不同菜品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以及儿童每日应摄入热量数据之后,调动学生对 于不同菜品自主进行搭配,推动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等实践活动。在其完成计算和搭配方案确认之后,再组织全班同学对于所有搭配方案进行投票,评出“本班学生最喜爱的营养搭配方案”,之后调动学生结合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尝试进行自主绘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其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特征、绘制方法的掌握程度,切实增强其实践能力。
四、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加强互动
通过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维共享及合作探究,推动其围绕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其学习主体能动性的目的。为此,老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确保组内成员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优化小组探究活动设计,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热情。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在小组中对于“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 合作探究,完成相应动手操作,通过分割、组合的方式计算某一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切实增强授课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适应新课改的实践要求,为切实达成各项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着力增强授课工作的有效性。实践之中,应重视落实好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入生活化素材、优化课堂实践环节即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等策略,科学创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国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47.
[2]刘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5-166.
[3]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