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吴巧林
[导读] 由于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的联系较为紧密,而该课程中本身也融入了情感教育

        吴巧林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第一中学校,033000

        摘要:由于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的联系较为紧密,而该课程中本身也融入了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共鸣,进而可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对此,文章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展开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备的法治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更应从新的角度,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实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根深蒂固,使得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不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已有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有着一定的欠缺,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进度,对此,就需要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状况,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因为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是管理者的身份,而在现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则需要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以此来有效的帮助教师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教学。例如在进行“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更新,转变原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比如说,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往往是严厉并十分庄重的,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换一种较为轻快的态度进行教学工作,并且依据该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情景再现,结合各种教学资源,例如音乐、视频、书籍等,让学生时刻处于一个舒服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即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进行较为内敛的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反之,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思维较为跳跃的教学内容传授,以此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让学生时刻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增强情感体验
        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在课内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生的互相探讨和共同学习提高效率,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性的合作品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基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创新永无止境”时,设计了如下渗透过程。

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如声控台灯、健康手环、语音智能机器人等,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结为几个小组,共同探究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是哪些,为什么一个国家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最后,通过小组间的共同探讨,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所在,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三、借助生活案例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仍然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深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难以做到及时的掌握,作为初中德育与法制老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具体事例和事件,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部分老师在讲授“亲情之爱”时,可以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出发,寻找到与自身相关的故事和资料,向学生展示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于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更好的和学生进行亲切的情感交流。在此过程之中,缩短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也促进了情感教育在德育与法制教学中的渗透工作。再如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法治教育,培养和塑造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法制教育视频,引导学生知法、懂法与守法。这些生活案例使得老师的PPT和讲义得到了有效的充实,将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兴趣,从而为其人生的成长汲取更多的营养,为其正确人生观念的培养提供支撑。
        四、加强实践教学
        情感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结合情感教育的要求,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适当地对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开发,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教学的条件,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地掌握,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服务社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志愿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多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生态环境污染、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成就等活动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环保意识、民族自豪感等积极情感,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对“服务社会”的全新认识,升华学生思想情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活动感悟,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进一步加深活动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将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道德和法治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科书内容的教学,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道德与法治意识出发,注重学生的未来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学生的纪律性和法律性以及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建红.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21(19):151-152.
[2]徐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9):164-165.
[3]关松云.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2020(4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