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谢孟
[导读] 数学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

        谢孟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后营学校   250200
        摘要:数学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除上述内涵,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融入策略
引言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未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对于文化的渗透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未能有效开展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数学文化的内容较为丰富,数学语言、数学史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声的,具体表现在价值观等方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智育发展
        众所周知,数学主要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问。数学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最主要价值是影响其思维方式。而数学思维具有深刻性、有序性、批判性和逆向性,从数学的视角认识客观世界、思考问题时有助于人们打破日常思考模式,从而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思维,既能提升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全面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欲望
        要想学好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氛围就会比较沉闷,这就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当中,这既是对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对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现状
        其一,受传统教学所限,教学理念单一,在教育的大环境中还尚未形成广泛的数学文化引导教育史,所以,教师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的受教过程中就更没有这一方面的体现了;其二,教师教育意识薄弱,专业性不够,每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经过无数伟人耗尽毕生精力凝聚而成了智慧成果,学科专业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任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细至其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将教材内容和知识更好地诠释出来,传达给学生。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揭示知识背景推动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基于某种思考而产生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相应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产生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呈现,展示知识产生的相应背景。教师需要将其尽可能地还原,再一次展现知识探索的过程,探究数学知识的源头,重新建立数学知识与相应背景的关联。在平时为学生构建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也要引领学生探寻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化探究兴趣。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进而融入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数学历史故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途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符号运算的背景呈现出来,即加减号出现的时机以及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关于加减号的理解,以此让学生基于数学历史、数学文化了解加减号的实际含义,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学生融入学习课堂之后,教师又可创设另一个历史故事,以唤起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在呈现故事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退位意味着需要向别人借,更要让学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这样才能够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发挥多种手段以展示数学之美
        小学阶段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低段学生以具象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高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普遍在注意力的集中方面都存在着难以持久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通过多种手段去展示数学之美,通过数学文化加强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效果。在“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时,笔者采用九宫格的形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数字分别为:24、51、15,21、30、39和45、9、36三行三列)让学生算出每列、每行和每一对角斜行的总和,探究蕴涵其中的“跷跷板”规律:如何让九个体重不一的小朋友在九宫格中保持“跷跷板”的平衡,引导学生思考九宫格中各数的填写规律。在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平衡”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他如通过让学生欣赏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之美、七巧板拼图的创作之美、数学符号的简洁之美等,进而领悟数学文化。
        (三)开展多种数学文化实践活动
        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不能单纯地依靠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加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开阔小学生的眼界,促进小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才能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知识交流会,让小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各种数学文化,然后让学生在交流会上交流和研究,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去参观与数学文化有关的博物馆和科技馆,让小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发展,增长小学生的见识,让销售积累更多的数学文化素材,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竞赛活动让小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加深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语言、数学观点的形成,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中隐藏的许多数学文化、数学历史、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教师要紧扣这些数学文化,使其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同时挖掘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经历,使学生融入数学之中,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4.
[2]石善元.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
[3]王文啸.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108.
[4]宁瑞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