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小学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小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基本概念,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分析和计算中理解数学问题本质,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培育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耦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耦合
引言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输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之一。概念具有层次性,客观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从不同角度所反映的概念可能不甚相同,不同认知阶段所建构的概念也有所不同。数学概念是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与数学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概念不清就会导致判断不明、推理不灵,进而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是对概念的理解,要让学生在各种表征方式的关联以及概念的运用中加以理解记忆。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过程既具有数学科学的固有属性,又受制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因而,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有着独有的特点与规律。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耦合路径
(一)鼓励合作探究,在概念辨别中增强符号意识
实现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对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数感重在强调学生数学直观经验的培养,它是学生感知概念的第一步。而要进一步掌握概念的本质,则涉及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即学生在概念辨别过程中体验抽象与概括、发展符号意识,从而获得更为本质的概念属性。数学符号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相较于简单的数字与图形,符号较为抽象,但蕴含着数学的基本性质,可简洁地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小学生在形成初步概念意象后,进入到概念辨别阶段,学生需要在熟悉大量与概念有关的事例基础上,进行概念辨别与分化活动,表象由动作性表象向形象性表象转移,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初步形成符号性表象。在这一辨别思维活动中,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数学能力。概念学习必须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每一个概括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概括活动中体会“符号”的由来、意义,初步确立符号意识,从而为进一步的概念抽象、符号性表象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深挖概念,选择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将抽象的知识概念直接教授给学生,数学虽然具备较高的客观性,但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素材为学生展开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知识的具象化并非是将各个数字在三次元世界展现出来,而是通过不同的事物,将一个个数学公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切实看到运算过程以及运算方法,才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该课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运算1—5的加减法,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式,而后续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1—20各数的认识”则是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加减法的印象。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就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到讲台并询问他:“讲台上一共有几个同学啊?”随后,再叫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再次进行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限制学生的数量,让学生自由上下台,当人数较多时,学生就会自行使用加减法进行运算,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数字的印象,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三)构建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因自身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发展水平有限,使得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遭遇部分问题,学生难以对数学概念相关知识形成全面理解。为此,要求数学教师需对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加以转变,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并将自身引导促进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交流活动中,促使学生可迅速调整为学习状态。此外,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借助趣味课堂问题的提出,可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实现愉悦且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可在互动及思考过程中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因素引入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正确数学概念的建立,掌握数学概念正确应用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实质形成了解,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理解能力的提升,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学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改善,同时还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圆”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答道:“是圆形的。”随后,教师将轮胎形状简单描绘在黑板上,再向学生提问:“轮胎为什么被设计成圆形?”借助提问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教师还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圆形”的猜想,深化学生认知。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除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外,还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巧妙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完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教学工具不断更新,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发展教学事业,如微课教学、白板教学、绘本教学等综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层次,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关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以海量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数学的奥妙,攀登数学的险峰,最终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功。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过程中可以添加信息化技术教学辅助元素,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拓展学生对数学了解的范围,激发学生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思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满足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间的转换关系进行自由切换,帮助学生在理解图形概念的基础上,使转化思维得以训练及提升,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大脑,调动了学生大脑的飞速运转,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强烈的探索兴趣。
结束语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主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概念教学,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增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2):31.
[2]王小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数学[J].教育,2020(28):75.
[3]唐建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7):43.
[4]张娥.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20.
[5]王福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