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坤1 李言如2
(1.商丘工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职业教育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统筹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并破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该文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措施,如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立德树人案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为高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立德树人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他们作为网络用户中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在这一时期他们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不健康信息的侵扰,容易出现价值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教育更需要强调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更需要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指出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1][2]。
一、落实课程思政关键点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广泛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是教师为应付检查,对课程思政建设加以应付,将原来的教学过程简单包装当成课程思政;二是高校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普遍存在着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生硬混合的现象。因此,如何整治“两张皮”现象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1)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
由于高校课程80%是专业课,学生接触更多的是专业课老师,学生学习时间占用最多的也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应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专科课和思政课应同向而行。为此,每个专业课老师都应该守好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理论,和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采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将专业课变为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适度原则,既不能完全没有思政思想,也不能因此荒废了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形式,运用语言技巧,由专业知识点隐性引出课程思政素材,做到化于无形、融于细微,真正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同时,不能因为进行思政教育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完整性,要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干,思政教育为辅助,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授。
2)润物无声浸心田
习总书记曾经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要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盐是做饭不可或缺的一道原料,但只有“润物细无声”地加入,才能使食物美味;思政工作也一样,生拉硬套的将思政理论植入专业课,犹如让学生直接吃盐,学生会有抵触和反抗心理。德育和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课老师应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在课程大纲的基础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认真修改授课计划,力求把思政无声地融入专业课中。
二、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实施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是核心。专业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专业知识的传授任务,还应肩负立德树人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素养,还要对思政理论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育人的完美统一。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有限,不能准备把握思政教育中的要素,不仅不能实现课程思政,还有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误导。作为表率,教师应注重学习思政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挖掘行业思政素材。学校还可以为专业课程老师配备思政教师,组成课程思政教学小组,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做实做细准备工作,保证专业课程的思政效果。
2)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重在融合,而专业课教学一般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在编写课程大纲时,要根据各环节的教学形式和特点,有意识地将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学校在开展教学检查时,可以重点考察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中是否包含课程思政内容[3]。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避免以说教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要能协同运用多种形式,可通过网络下发学习任务书,学生课前通过自学完成预习内容,课上时间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方法,营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氛围,使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深入挖掘立德树人案例
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思政元素从何而来,不能生拉硬套思政课程,需要从相关理论和实践中分解出思政元素。专业课有很多专业知识点,教师要利用知识点的规律、准则,结合自然科学和思政思想进行教学。每个知识点在该领域都有很多案例可以挖掘,深入挖掘知识点的相关资源,重视以形象生动的案例,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以知识点的应用为切入点,串联起典型人物或相关时事案例,实现课程思政的任务。例如在引入相关人物时,可以重点介绍人物相关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化学生的价值观;同样很多正在发生的时事也可以引入课堂,例如抗击新冠肺炎,其不仅能和很多专业知识串联,还有很多感人的事例。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好的评价机制能够规范并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思政水平[4]。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广泛存在着过分追求科研和工作量等问题,其它诸如教学思政效果、学生能力培养等不易量化的指标没有得到体现。要积极改革评价机制,扭转过分追求量化指标,探索实施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并把课程思政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传统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内实验为辅,这种评价机制唯成绩论,缺少对学生德育的考查,应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可通过考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表现、课后作业进行全过程评价,并将德育表现纳入成绩考核中,利用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全国推广阶段,各个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上海高校建设经验,同时要立足学校特色,选取代表课程以点带面推进课程思政。而对于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摸索改进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更有效的融合,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冠华.高校课程思政在路上[J].在线学习,2021(04):22-25.
[2] 曾梦玲.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37-139.
[3] 李鹏.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5):109-110.
[4] 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21(05):1-3.
作者简介:沈亚坤(1989-),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