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0)
摘要:杉浦康平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其设计理念颇有代表性。杉浦康平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善于用“有形”表达“无形”,巧妙地将音乐中的旋律、音色等要素转化为视觉上的设计元素。他十分关注设计中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万物相对应”的观点,他认为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也是有某种联系,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就是探索图像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于以上这些设计理念的探究,可以梳理出对于当代设计有指导作用的观念。
关键词:杉浦康平;设计理念;万物相对应
一、关于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是日本著名设计师,他的书籍装帧设计被称为日本平面设计界的典范。杉浦康平的设计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交融,他将神秘的东方美学、东方哲理融入进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他被称为亚洲图像研究第一人。
杉浦康平设计风格与理念受人生经历影响颇深。1932年他出生于东京一个普通的家庭,在从新宿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进入东京艺术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学习,后又转向平面设计的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在高岛宣传部实习,在此期间他还拜山城隆一为师,学习了不少平面设计的使用法则与技巧。1964年至1966年他在乌尔姆造型大学任教。1968年,杉浦康平再次回到日本,担任东京造型大学的老师。1972年,他前往印度进行文化调研,自此之后,他开始着力探究东方图像,探索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宗教文化、哲学观念体系等。
杉浦先生的设计理念也是在他的经历中产生:在他于宣传部时期期间,受到师父山城隆一设计风格的影响,产生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善于观察的习惯;由于他毕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他思考将音乐元素可视化,将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等元素转化为图像;在他对于东方文化探究的时期,他总结出“万物相对应”理论,认识到万物之间都是一定的联系。
二、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
(一)观察即设计之源
杉浦康平先生十分重视观察的重要性,在他的著作《造型的诞生》的第一章“太阳的眼睛、月亮的眼睛”强调了人要充分发挥人体中的每一个部分去感知这个世界。
首先,杉浦康平认为只有观察,我们才可以正真了解我们所要设计之物。杉浦康平优秀的装帧设计皆有一共性,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定义书本。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他发现书的封面是“书之广告”,封面是整本书的开始,也是读者对于书的初印象。封面实则是书“最好的宣传”,杉浦先生则是用封面来形象生动地“讲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其次,观察可以让设计有更多的可能性。在设计之前的观察,可以是对于设计之物使用过程的观察。在装帧设计之前,他对于书本的打开过程进行了仔细全面的观察,他发现书籍的书口部分会因人们的翻阅而顺势错开,这种错开的过程是有灵动性的,因此他开始思考在书口上作设计,若在书口上印刷上图案,读者随意翻开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一幅幅极具灵动性的画面。
除此之外,杉浦康平认为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设计主题。以“文字生态圈”为例,“文字生态圈”是给文字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关注文字本身的生命力,关注文字与文字之间颇有趣味的联系。他关注了日本文字的特点,不同字体的搭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有趣效果。他尝试对于字体设计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改变之后的文字拥有了新的生命力。
(二)用“有形”表达“无形”
杉浦康平先生自小就对音乐有颇为浓厚的兴趣,从杉浦先生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无形”到“有形”的有趣现象。
他巧妙地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转化为视觉上的设计元素。以他在“日宣美展”3中的获奖作品《LP JACKET》为例,他用有形的图像表现出看似无形的音乐元素,让使用者能在使用唱片之前就可领略现代音乐的魅力。
(三)“变”与“不变”的系列化设计
杉浦康平的系列杂志设计总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他每年都会在固定模式中加入新的设计内容。以《银花》装帧设计为例,该杂志每年共有四册,分别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纵观此套杂志的设计,每一期的内容都在改变,从主体图案的大小到图案与文字的关系,从文字的大小到文字的色彩,从刊号的组织形式到具体题材。但是他的设计中也有不变的因素,通过仔细观赏会发现,杂志的标题总是粗壮有力的、黑色的、引起特别关注的字形;刊号总是宋体与粗黑体的搭配。
(四)“万物相对应”
“万物相对应”是杉浦康平先生最重要的设计思想之一,“万物相对应”即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也是有某种联系,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就是探索图像之间的联系。
如何探索联系?杉浦先生认为,在造型设计中,首先要对图像中的元素单独认识,并使其分离,然后在进行有机重组,而有机重组就是分析图像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步骤,第一,将图像中的元素单独列出,逐一进行分析;第二,将元素重组成新的图像;第三,讨论新图像之间的联系。这种探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设计学探究思路,在探究设计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探究多个设计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从另一角度探究其本质。
三、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
(一)重视观察的重要性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设计师要观察设计之物的使用过程。设计师设计一物,就要完全了解一物,了解所设计之物的本质,了解它们的具体使用过程。杉浦先生在做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书口与书脊设计的重要性。杉浦康平在书籍的书口部分设计了宇宙的图景,在读者们翻看书籍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一幅浩瀚宇宙的图画,这图画与书头、书尾、扉页、封面等部分自然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宇宙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无尽宇宙之中。
(二)关注设计中的“变”与“不变”
设计中的“变”与“不变”是系列设计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设计师要抓住“不变”的因素,系列设计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不变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代表了系列的整体形象。以《真知》杂志的装帧设计为例,该杂志的风格为不变的东方风格,是大量日本、印度、中国文化元素的组合,大都采用偏暖的东方色调,选用了大量东方人物代表形象作为封面主体形象。另一方面,系列设计中也要有变量,设计手法的改变可以避免观者产生审美疲劳,使其更为多样化。
结语
杉浦康平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更是极有代表性。第一,他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设计师们只有观察才能知道设计之物的本质属性。第二,他善于用“有形”表达“无形”。第三,他十分关注设计中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变化,在设计活动中的变化可以是设计方式的变化、设计元素的变化等。而设计活动中的“不变”可以是设计风格、设计观念等的不变。第四,他提出了“万物相对应”的观点。通过对于以上这些设计理念的探究,可以梳理出对于当代设计有指导作用的观念,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观察的重要性。在设计活动中,我们要关注设计中的“变”与“不变”。一方面,设计师要抓住“不变”的因素,系列设计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不变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系列设计中也要有变量,设计手法的改变可以避免观者产生审美疲劳,使其更为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杉浦康平.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7-30
[2]杉浦康平.亚洲的图像世界:万物照应剧场[M].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35-3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67-79
[4]吴文佳.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J].艺术百家,2007,1(1).38-39
作者简介:杨天伦,1997年9月4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上海市,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单位邮编:250000,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设计教育。论文名称:探究杉浦康平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