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机遇与挑战 陈皎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陈皎媛
[导读] 摘要:当前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低碳生活等蜂拥而至,当代设计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出现一系列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类型。本文简要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微视红包视频为例,分析网络短视频与艺术设计创新融合带来的作用,以及艺术设计在新媒体语境下对当前设计教育产生新的影响力,最终将实现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创新设计教育,培养出创新复合型
                                                                      陈皎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0)
        摘要:当前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低碳生活等蜂拥而至,当代设计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出现一系列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类型。本文简要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微视红包视频为例,分析网络短视频与艺术设计创新融合带来的作用,以及艺术设计在新媒体语境下对当前设计教育产生新的影响力,最终将实现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创新设计教育,培养出创新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跨学科发展;艺术设计教育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机遇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其变化而改变。新媒体语境下艺术设计的创新基于数字化,主要得益于高科技与先进的视觉传达模式,虚拟化的传达方式使得信息的发展和沟通得到较大的提高。故应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立适合我国发展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以此实现我国积极应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新想法与新思路。
        1.技术手段的革新
        传统平面设计不管是文字、图形还是色彩,都是通过二维空间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但观看错觉艺术时,由于变换位置和观赏视角所看到的画面产生变化,这是二维图形、空间与观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对事物的了解是一个发展过程,仅从二维与三维的视觉中是无法完成对一个事物的完整认识过程的,而四维空间却能够引导受众接收视觉背后的信息,引起我们的思考、体验与回味。所以在新媒介语境下,多维度体验成为可能,艺术设计师如何改进视觉语言极其重要。
        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培育目标,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创新点与着力点,形成一种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方案。其次,重视课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倡人才培育机制的全民性与创新性;再次,教育课程培养模式,以体验式与市场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最后,相关课程设计,建立一个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等全新课程改革体系,打造一种全新的课程规划。
        2.艺术设计课程的变化
        在新媒体语境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设中,明确艺术设计、跨学科融合教育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概念和内涵,对阐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课程改革。认真总结国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有关经验,设置一些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的辅助型课程。如人机交互技术、光电显示技术、三维数据采集技术、虚拟现实传感器技术等交叉学科技术,提高教育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第二,将媒体作为发展新型教育理念的催化剂,提升在艺术设计中综合性作用。第三,积极提高媒介表达的效果。对适合新媒体语境的视觉媒体类型进行深入探讨,制定全新的发展方案与策略并利用。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挑战
        自2015年开始,信息传播的阵地进一步分化。从原来“两微一端”延伸到“三微一端”,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为主力阵营的新型信息传播载体展现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和文化创造力。视觉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设计作品与短视频的融合带来更多的沉浸式体验。
        1.传播媒介的变迁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传播视频内容为5分钟以内,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移动屏幕为主要接收终端,以媒介平台为主要依托,具有独特的盈利方式。


        短视频发展背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技术背景。视频采集、编辑、传播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短微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其二,受众基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以及受众对视频信息的获取偏好提供扎实的受众基础。其三,政策扶植。中国政府通过国家政策、税收等多样化的方式持续鼓励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平台的开发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其四,媒介趋势。媒介发展的历程是形态日渐丰富、手段日渐多元的过程,并伴随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恰到融合。短视频与艺术设计融合的创新点包括高度浓缩、移动观看、制作门槛低和生产效率高等方面。第一,高度浓缩。短视频以极短的时间浓缩丰富的信息量和故事性,并与艺术设计中板绘插画的形式融合做为传播内容,从一维的纸质转变到三维的动画,具有高强度的素材压缩感。第二,移动观看。由于时长高度压缩,适合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碎片化场景观看,满足受众在不同场合的信息获取需求,并带来丰富的视觉上冲击。第三,制作门槛低。短微视频制作、发布、分享的技术门槛偏低,充分调动UGC的力量,完成对日常生活、新闻现场、突发事件的即时速写和分享,创作者随时随地分享自己设计的作品,使“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成为可能。第四,生产效率高。借助移动终端的视频摄制软件或第三方应用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视频内容并借助专业类的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进行即时分享,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
        2.交流模式的转变
        以腾讯微视发起的视频红包为例,凸显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设计融合发展。2021年新春将至,为鼓励更多年轻人在新春佳节通过自己的创意传递和表达对家人的爱,腾讯微视联手广告创意行业顶尖媒体数英面向全国创意青年,以“成年后第一封红包”为主题,发起短视频创意竞赛。
        此次比赛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媒介,采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知识做为主要传播内容,包括实拍类(根据命题主题拍摄一个视频,并剪辑上传到视频红包)、动画类(制作动画并生成视频红包)和再创类(使用现有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剪辑和再创作)三大方面,把原来对红包的平面设计转换到短视频的移动界面,出现视频红包的场景化体验,为社交气氛增添新的体验感。比如能帮助发红包者更好的表达信息、能让收红包者准确的理解信息、其视频红包本身具有观赏价值高、可复用性强和共鸣范围广的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育的理念与体制更加明确化,并呈现出了一个全新形式的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及类型。艺术设计教学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如果单独的只考虑艺术学的相关设计,将会使作品的价值量降低、学生在学习相关艺术理论兴趣减半,所以交流模式的转变成为新媒介语境下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总结
        艺术设计所涉及的生活领域已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某些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建立新课程改革教育体系也迫在眉睫。选择特定的视觉传输符号作为代表,凸显出时代发展主要方向与特点,并为视觉传达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充分的体现出层次化教育模式。同时设计者应不断学习与突破,创造新事物,努力成为复合型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2012
        [2]费鸿玉.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装饰,2011
        [3]宋方圆.多媒体设计中的多维设计思路研究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
        [4]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创新设计战略研究综合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路甬祥.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报告前言.载自陈冬亮,梁昊光,王忠,张宜春.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6]杨杏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嬗变的历史轨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11.
        [7]袁熙旸.整合,以创新的名义——新世纪十年西方设计教育的一种走向[J].创意与设计
        [8]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与科学版),2003(5):65-73.
        [9]陈光.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63-66.
        [10]喻文华.设计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意义.大众文艺,2010(22).
        作者简介:陈皎媛,1996年11月6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大同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单位邮编:250000,学位:硕士,职位: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