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张宏武
[导读]

张宏武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民族中学   广西  百色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212-01

        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课堂互动所包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入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教学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营造“安全”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教学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民主、平等是第一要义,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二、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师生共同商量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三、导入的有效性——引人入胜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提高互动频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并且互不干预,这对于正处于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讲,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将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起到增强课堂互动,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作用。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有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与以往的教学形式相比,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课堂互动频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五、通过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一直以来,在初中教育实践中,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这种落后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给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统一的教学形式之下,可能有些学生早已经理解了所学知识,而另外一些学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基础水平较好,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制定高于一般水平的教学计划,并且适当的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对于基础水平较差,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老师就应该适当的降低课程难度,多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这样,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从而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也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互动性对于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对课堂互动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